國際
原油價格持續低迷,在保障國內能源安全的基礎上,國內主力油田紛紛減產,我國原油生產量呈現下滑趨勢
我國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沒有改變跡象,低成本
新能源技術暫無重大突破,這導致中國原油進口量將繼續保持高位
展望2017年,我國石油需求將繼續放緩,原油進口略有增長,石油和原油對外依存度持續上升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原油進口3403萬噸,同比增長27.5%;同時,1月份我國
成品油出口304萬噸,成品油出口增速不減。一方面,我國不斷加大原油進口,原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攀升,導致石油對外依存度將超65%。而另一方面,成品油凈出口猛增,一進一出所為何故?
原油進口量增加不難理解。簡單來說,國際原
油價格持續低迷,自己開發原油不如進口原油“劃算”,因此,在保障國內能源安全的基礎上,國內主力油田紛紛減產,我國原油生產量呈現下滑趨勢,甚至出現負增長。因此,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也在逐年攀升。
同時,我國現有原油戰略儲備尚不充足,國內能源消費結構短期內沒有改變跡象,低成本新能源技術暫無重大突破,這也導致了中國原油進口量將繼續保持高位。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強指出,從目前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還可能進一步提高。低油價時期應當盡量利用國外石油資源,這是石油戰略需要。
但與此同時,成品油出口量為何不斷攀升?“這主要與我國石油煉化行業產能過剩相關。”
中國石油大學教授劉毅軍指出,石油煉化能力需要提前布局,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預計成品油需求會不斷擴張,煉化的建設能力都是超前的。但事與愿違,隨著全球經濟放緩,我國成品油消費需求放緩,原來超前建設的產能變成了過剩產能。
以去年為例,2016年,受供給側改革效果顯現、投資增速總體放緩、經濟轉型升級,以及高鐵、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成品油消費增長區間下移。全年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3.13億噸,較上年減少1.0%,增速較2015年回落6.2個百分點。但去年我國成品油產量卻平穩增長,約為3.45億噸,比上年增長2.4%,使市場供給更加寬松。其中,受經濟增速下滑、柴油基本面需求疲軟等影響,柴油產量出現負增長。成品油市場資源供過于求,這就出現了凈出口增長的情況。
另一方面,2016年,隨著地煉“兩權”繼續放開,地煉崛起也使國內石油市場競爭加劇。近兩年我國政府對民營煉油企業實行政策傾斜,集中涌入逾7000萬噸的進口原油配額,致使國內石油市場的競爭進一步加劇,2016年中國原油進口增量大幅提升,2017年勢頭不減。
“因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迷,國內成品油嚴重過剩,財政部與國稅總局恢復出口成品油全額退稅,增值稅出口退稅率達到17%,這也對成品油出口具有刺激作用。”劉毅軍表示。
2016年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提高機電、成品油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經國務院批準,自2016年11月1日起,提高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煤)等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至17%。除了來料加工貿易出口成品油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外,以進料加工貿易及一般貿易方式出口的上述3種油品也不需要征收增值稅,只需要征收消費稅。
專家指出,展望2017年,我國石油需求將繼續放緩,原油進口略有增長,石油和原油對外依存度持續上升。成品油需求增速將由去年的負增長轉為緩慢增長,汽油和煤油分別保持中速及中高速增長,柴油需求繼續下降,供需寬松程度不斷擴大。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