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外媒體12日報道,繼稍早前攻占伊拉克重要城市摩蘇爾、提克里特后,曾作為“基地”組織分支機構的伊拉克反政府武裝12日開始向首都巴格達進軍,并在距離巴格達100公里處與該國政府安全部隊發生戰斗。
業內人士指出,伊拉克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生產國之一,而且如果其局勢惡化將影響整個中東地區局勢的穩定以及石油的產量和出口,加劇市場對全球石油供應量可能銳減的擔憂情緒,國際原油價格近期上漲幾率增大。
截至北京時間12日18時30分,7月交割的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8%至每桶106.2美元,7月交割的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2.4%至每桶112.1美元,均刷新三年來的高位。
地緣局勢再度緊張
近期,伊拉克局勢持續緊張。據報道,繼伊拉克尼尼微省首府、第二大城市摩蘇爾之后,薩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11日也遭反政府武裝占領。摩蘇爾則于10日被反政府武裝占領,國際移民組織發表公告稱,約50萬摩蘇爾居民逃離家園。伊拉克總理馬利基隨后也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在全國實施最高警戒,以應對恐怖組織威脅。
10日下午,反政府武裝還在首都巴格達以北250公里的基爾庫克省首府基爾庫克市西部和南部又占領了5個城鎮,另有報道稱多名土耳其外交人員疑遭武裝分子綁架。
另據路透社12日報道,反政府武裝已占領并關閉了位于拜吉的伊拉克最大煉油廠,直接開始擾亂堪稱該國命脈產業的石油行業。
資料顯示,伊拉克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之一,其原油儲量排名高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但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持續的兩伊戰爭、海灣戰爭,以及隨后的國際社會制裁,使得伊拉克石油生產以及國民經濟均陷入困境。近年來,伊拉克尚未發生過全國性的大規模動蕩,石油生產也出現復蘇。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伊拉克石油產量及出口量雙雙創下紀錄,隨后三個月數據也持續向好,此次危機打亂了伊拉克尚在萌芽中的復蘇態勢。
業內人士強調,摩蘇爾和提克里特的相繼淪陷使得伊拉克安全局勢進一步惡化。提克里克位于摩蘇爾和首都巴格達中間,地理位置相當重要。作為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之一,伊拉克緊張局勢突然升溫可能引起石油供應量銳減,甚至會使整個中東地區擔憂情緒加重,原油價格在短期內應聲上漲的幾率很大。《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的評論指出,市場低估了武裝動亂對原油市場的影響,因為雖然其不會立即影響原油產出,但會在未來影響該國的石油需求,甚至是未來全球的石油供需平衡。
機構短期看漲油價
國際能源署(IEA)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雖然今年以來伊拉克的原油產出達到了美伊戰爭前日均300萬桶的水平,但出口量卻在近期出現明顯下滑。作為重要的石油出口國,伊拉克產量若出現“斷崖式”下滑或對全球石油供應造成明顯影響。
伊拉克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成員之一。歐佩克數據顯示,伊拉克在今年4月、5月的增產成為該組織原油產量增加,并在5月份首次超過目前日均3000萬桶目標的最主要因素。然而業內人士預計,伊拉克當前日益惡化的局勢卻可能使歐佩克產量下滑。歐佩克12日在半年一次的部長級會議上宣布,繼續維持目前每天3000萬桶的原油生產水平,并強調必要時歐佩克12個成員國將采取步驟確保市場平衡。歐佩克強調:“石油價格周期性波動的主要因素即是部分主要產油國地緣政治局勢緊張。”
花旗集團大宗商品分析師埃文斯表示,盡管原油市場目前為止反應有限,但其對伊拉克局勢發展的擔憂升溫。目前雖然伊拉克南部地區每日出口共計約250萬桶,但是該國政府沒有能力保護該國大型港口,這加劇了關于原油供應中斷的擔憂。石油貿易咨詢公司Ritterbusch也持類似觀點,其認為受到伊拉克緊張局勢上升的支撐,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可能持續上漲,紐約油價受影響相對較輕。
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強調,市場并未充分體會到武裝動亂可能對油價造成的影響。雖然未造成即時的市場影響,但動亂仍將對出口造成威脅。且未來不僅會影響伊拉克本國出口,還將影響土耳其和伊朗的出口。高盛集團指出,伊拉克因素可能成為影響原油價格走勢的重要變量,在各種局勢仍未明朗前,地緣性政治對原油價格上行下行風險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