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產品質量,低價中標的項目我們基本不參與。就好比汽車一樣,寶馬永遠不會賣QQ的價。”在太陽能光熱行業做了大半輩子的老袁感慨地說道。
說起房地產工程采購中的細節,老袁的話匣子也打開了。老袁常常把太陽能工程項目比喻為難以觸及的美麗,他講述了自己一段忍痛割愛的經歷。
心痛往事
8年前,老袁通過朋友獲悉國內某知名房地產公司在福州開發的一個項目,其6棟30層的樓座要招標配套太陽能熱水器(1000套),知道這一消息之后,他興奮得晚上睡不著覺。躺在床上的老袁,開始盤算起來,300升的太陽能熱水器一套當時零售報價是5000元,工程報價是4500元(成本價4000元/ 套),刨除人工費,就算20%的利潤,初步核算也有近百萬元的收益。在當時,這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收入。因此,老袁非常重視,原想自己公司的實力和產品質量以及技術都非常過硬,所以覺得拿下這個項目應該是十拿九穩的。因此,老袁一直跟進這個工程項目,不僅到工程現場進行考察,還出了前期的設計方案,可謂是忙得不亦樂乎。
但是進入工程招標之后,老袁傻眼了,招標價格是一家更比一家低,利潤也微乎其微,甚至沒有利潤可言。最后企業報價,居然有3900元/套,如果按照品牌產品的要求,使用優質原材料和采用優良的工藝,這是根本無法做下來的。對老袁這家品牌企業來說,如此的低價位是難以承受的,權衡再三,他最后還是決定放棄這個項目。“沒錢賺,我們也沒辦法,大家都要維持生計,我們企業不能做賠錢賺吆喝的事。”老袁無可奈何地說。
最終招標結果出來了,該太陽能工程項目由與老袁所在企業同屬一地的一家不知名小企業中標。見如此狀,老袁很是感慨,其實這個項目的設計方案采用的還是他的設計原理,只是配置了最低價位的產品。后來,這家小企業施工過程在中控制方面還出現了故障,并打電話向老袁請教。
“俗話說得好,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又要好產品,又要低廉的價格,這怎么可能呢?”老袁坦承,工程采購低價中標制度會帶來質量問題。競標企業要想勝出,無疑要從產品的原材料上動歪腦筋,一旦原材料僅使用國家最低標準,就會埋下質量隱患。
無奈的棄標
太陽能企業在工程市場展開廝殺在近3年來尤為明顯。我國太陽能光熱市場,2010年以前企業競爭主要是集中在農村市場,隨著一些地方出臺強制安裝太陽能政策后,工程市場迅猛發展,太陽能光熱企業工程市場幾乎都是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長,市場份額也逐步在加大,從最初的微乎其微,到現在的半壁江山,形勢明朗也喜人。但太陽能工程市場上采購低價中標的現狀,讓很多品牌企業難以承受。
低價中標雖然也有標準,但是其門檻非常低,僅僅是一些入門標準,一般來說產品合格就可以,對于工程項目來說及格線是遠遠不夠的。此外,產品壽命也不好檢測,所以必須設立嚴格的壽命指標。
其實,隨著太陽能光熱技術不斷成熟以及不少企業實現規模化生產之后,太陽能熱水器的價格的確是有了很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當下太陽能工程市場上一些中小企業竟然推出了800元一套的太陽能熱水器,這一價格作為品牌產品的生產成本是遠遠不夠的。可是,在一些太陽能工程項目競標中,正是由于采用的是低價中標的制度,導致一些質量過硬的品牌產品獲取不了利潤,所以只能選擇棄標。
行業內的品牌企業幾乎都遭遇過這類低價招標的尷尬事件。山東一家知名太陽能企業總裁就曾大發感慨,價格戰是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的,但是招標方片面講求價格低廉,品牌企業就很難做了,棄標實屬無奈之舉。作為負責任的企業,都會堅持好的產品質量這一底線,可是在商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也有不少目光短淺的人堅持利字當頭。
老袁發現,山東、浙江、安徽等地不少小區的太陽能工程項目都曾因為低價中標而引發了質量問題。這些工程項目多是中小型開發商所開發的,為了應付國家強制安裝太陽能的政策,只要能通過驗收就可以,至于能不能用、是否好用開發商根本不關心。
對于2012年太陽能光熱行業的“黃老邪”皇明太陽能公司董事長黃鳴披露行業潛規則,包括工程招標、銷售、配件、制造、選材、安裝和維修等全過程質量黑幕。老袁認為,黃鳴所言并非空穴來風,在招投標過程中,優質工程屢屢受到劣質工程的沖擊,在太陽能工程招投標過程中,有諸多不合理的規定,縱容了低價中標。
黃鳴就指出,這一切的根源在于沒有保護消費者安全的強制性工程安全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