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8時,“4504.99萬噸”顯示在長慶油田公司西安生產指揮中心的電子屏幕上。隨著年產油氣當量在4500萬噸水平線上的跨越,長慶油田實現“西部大慶”的建設目標已指日可待。在長慶油田今年已完成的油氣當量里,原油產量達2230.58萬噸,天然氣產量達285.44億立方米。
長慶油田管理開發的鄂爾多斯盆地,屬于典型的“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藏,被國際多家權威機構斷定為沒有開發效益的邊際油氣田。多年來,幾代長慶石油人秉持“我為祖國獻石油”的核心價值觀,與“三低”油氣藏的嚴峻現實斗,與傳統的思想觀念斗,矢志不渝,奮力拼搏,在被稱為世界級難題的“三低”油氣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2003年,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突破1000萬噸后,長慶石油人面對老油田穩產難度大等一系列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緊盯“磨刀石”,努力將制約“三低”油氣田高效發展的瓶頸問題作為最徹底的攻克目標,大力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深化改革,在鄂爾多斯盆地大打油氣勘探開發攻堅戰。
通過實施勘探開發一體化策略,長慶油田不但發現了一個個新的油氣層位和區塊,保證了油氣探明儲量的穩定持續增長,而且將油田勘探開發周期由原來的5 年至8年縮短到目前的2年至3年,有些區塊甚至實現了當年勘探、當年建產、當年開發。特別是長慶油田將蘇里格氣田和超低滲透油藏開發作為上產主攻方向后,推動了油氣當量的跨越式增長。目前,蘇里格氣田日產氣量升至4970萬立方米,超低滲區域日產原油突破2萬噸,5年多時間就建成年產180億立方米的蘇里格大氣田和年產800萬噸能力的超低滲油田。
創新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長慶油田全面推行“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數字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四化”管理模式,實現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化的成功轉型。依靠標準化設計和模塊化建設,這個公司創造年鉆井8000多口、進尺2000多萬米,平均一周完鉆1口2000米深的油井,15天完鉆1口 3000米深的氣井,3個月建成1座集氣站,6個月建成1座天然氣處理廠的發展速度,油氣田建設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
長慶油田依靠市場配置資源,在設備不進、人員不增的情況下,形成有千余臺設備、20多萬名員工參加的近年來中國石油最大規模的石油會戰。數字化管理的實施,促使勞動組織構架發生革命性變革。如傳統的采油方法需要經過油井、增壓站、轉油站等多個環節,百萬噸規模生產能力全過程管理需要3000多人,而現在簡化管理單元,實現扁平化管理后只需要1000多人。
隨著油田開發規模進一步擴大,長慶油田加大對頁巖氣、致密油藏開發的攻關力度。截至目前,長慶油田共完鉆水平井580口。其中,今年完鉆水平井374口,平均單井鉆遇油層617.1米,油層鉆遇率為92.6%。
評論:喝彩“長慶速度”
神奇的鄂爾多斯盆地再次讓世人矚目,“長慶速度”激蕩人心。
長慶油田實現第一個1000萬噸油氣當量用了33年,第二個1000萬噸用了4年,第三個1000萬噸用了2年……連續10年新增儲量和產量領跑全國,連續5年增產油氣當量500萬噸,相當于每年建成一個中型油田。
41載攻堅啃硬,41載拼搏進取。“磨刀石上”鬧革命,長慶油田攻克世界級“三低”油氣藏開發難題之成就讓世界矚目,成長速度讓世界驚嘆!
“長慶速度”來自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擔當,來自“我為祖國獻石油”的責任與使命。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兩個倍增”需要更多能源支撐。“西部大慶”建設正逢其時,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意義深遠。
“長慶速度”來自永不止步的創新,來自鍥而不舍的實踐與探索。長慶油田的成長之道,就是創新再創新。思想大解放催生地質理論創新。長慶油田一次次在困境中破局,提交更多儲量,夯實油氣上產的厚家底。技術的集成與創新,讓無效開發變成效益開發,長慶上產之路越走越寬。管理創新結出“安塞模式”、“西峰模式”、“蘇里格模式”等果實。
“長慶速度”來自長慶人矢志不渝的奮進,來自攻堅克難的拼搏。幾代石油人奉獻青春年華、揮灑辛勞汗水,將個人命運融入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的歷史中,敲響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快經濟發展的洪鐘大呂。
讓我們向長慶石油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讓我們以飽滿的激情迎接“西部大慶”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