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早報》10月16日報道,得益于技術進步,近年來美國原油產量激增,美國已開始出口原油。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美國如果大幅增加原油出口可能影響歐洲、西非和北美之間的原油交易模式。
由于技術進步,特別是得益于在頁巖油開發中使用的“水力壓裂”技術,美國國內原油產量近年來強勁反彈。根據美國政府統計,截至9月底10月初,美國國內原油日產量達660萬桶,創1995年以來新高。
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等石油巨頭已向美國政府提交出口申請,開始尋求出口美國產石油。得益于技術進步,近年來美國原油產量激增,這個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正朝能源自給甚至出口的方向快速邁進,這一趨勢未來可能影響國際能源格局。
據報道,英國石油公司已經拿到美國政府頒發的出口許可,獲準向加拿大出口原油。另外,英荷殼牌集團等其他5家石油公司也已經向美國政府提交了出口申請。
根據美國法律,石油生產商需要獲得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的出口許可證方能出口原油。美國石油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費爾米說:“通常來說,美國禁止出口石油,除非具備大量免責條款。”過去10年間,美國僅有少量原油出口到加拿大,每天的數量不足10萬桶,而美國原油進口量則高達約每天900萬桶。
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石油廠商僅獲準將原油出口到加拿大。美國政府之所以允許出口原因有兩個,其一是美國煉油廠,尤其是東南海灣地區煉油裝置,更適合加工來自墨西哥灣和沙特的重油,不適合加工國內生產的輕質原油;其二是,根據美國法律,美國國內航線只能使用美國籍油輪,從得克薩斯原油產地到費城煉油廠,每桶原油的運輸成本高達4.55美元(約合28.57元人民幣),而若使用外籍油輪走跨境航線,從得克薩斯到加拿大東部煉油廠每桶原油運輸成本不到 1.50美元(約合9.42元人民幣)。
不過,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美國國內原油產量的快速增加,未來美國原油出口目的地將更多,美國原油對國際原油市場的沖擊效應也將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