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中石化憑借過硬的煉化技術,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造中國石化(6.080, 0.01, 0.16%)產業的新“國家名片”。
組團”承建全球最大煉廠
在“一帶一路”沿線,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以聯合體的方式參與了科威特阿祖爾煉油廠項目。科威特作為產油大國,隨著
油價下跌而面臨轉型的壓力。這個煉油項目建成后將是全世界最大的煉廠,也將成為科威特石油工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中國在做有價值的事情。”一位印度同事在和中石化科威特項目的執行主體——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的員工王彬(化名)聊天時說。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與西班牙聯合技術(TR)、韓國韓華工程建設公司組成聯合體,建立統一的項目執行團隊,參與該項目的投標報價、項目管理、設計管理、采購、施工管理以及試車等全過程的實施。參與該項目的人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包括中國、西班牙、印度、菲律賓等。
有一次,王彬和一位印度同事在辦公室說起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并找來相關英文網頁給他看,這位印度同事長時間不語,然后深深地點下頭說:“China is doing a worth thing”。
他告訴王彬,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每個國家的政府首先應該做的事情。看了網上相關報道,他表示,相信中國政府在認真地做這件事,也期望能夠成功。
在“一帶一路”沿線特別是中亞和中東地區,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走出去”可謂如火如荼。
據了解,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參建的部分,是聯合體成功中標該項目的第一包,包括3套21萬桶/天常壓在內的7套裝置,以及其它配套管網、消防、建筑物等,合同金額為42億美元。
為執行好該項目,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牽頭,充分利用3家公司的優勢,在馬德里、廣州和首爾分別設立設計中心,700名工程師在同一設計平臺同步設計,展現出超高的協同設計水平。
得一提的是,科威特阿祖爾煉油廠項目,采用最先進的工藝技術、最高的安全環保標準,聘用了世界頂級的項目管理公司。
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公司具有深厚的技術和項目執行底蘊,而且虛心學習,在公司上下共同努力下,逐步適應了業主及聯合體的標準體系,實力也得到各方認可。”
助力科威特經濟轉型
近幾年,隨著國際
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震蕩,產油大國科威特改變單一經濟發展方式的愿望越發迫切。阿祖爾煉油廠項目是該國急需發展的大型石化項目。據了解,該項目設計一次加工能力為3150萬噸/年,建成后將成為中東地區規模最大煉廠,使科威特的日煉油能力提高66%。
該項目將分兩個階段建設,當前主要為滿足科威特環境保護需要,遵循國際環保標準,為科威特發電廠提供低硫燃料油為主,減少二氧化硫排放,改善空氣質量。第二階段項目將利用先進技術,以生產超低硫汽油為主,大部分石油產品將用于出口。
中石化科威特阿祖爾煉廠項目經理鄭立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科威特主要的經濟支柱是原油出口,但油價下跌以來,這方面的收入不斷降低。為此,科威特希望擴大煉廠產能,提高油品的附加值。新廠建成后,產能將從目前每天290萬桶提高到2020年每天400萬桶。對科威特來說,可以說是實現經濟轉型,從賣原油到賣
成品油。
正如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總裁所說:“中石化是在創造歷史。”
據中石化介紹,科威特阿祖爾煉油廠項目消耗鋼材6萬噸,使用電纜總長度達4900公里。同時,項目可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在科威特當地采購的金額將占該項目合同總額的21.83%,將有力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未來3年,該項目將在科威特當地采購超過8億美元,用工人數將超過該國總人口的1%”,中石化有關人士表示,其它大部分人員將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和馬來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當地雇員。同時,阿祖爾煉廠建成后將提供1000個高技術水平崗位。
打造煉化技術新“國家名片”
前不久,中石化員工高強(化名)和施工現場的一位菲律賓工頭聊起中國的經濟發展,這位工頭豎起了大拇指,并從上衣口袋里拿出新買的華為P9 plus手機,說質量相當好,用起來比之前的三星手機好很多。高強問他:“擔不擔心網上所說的中國制造不行,產品質量容易出問題?”
他直接回復說:NO,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這些年中國的產品質量越來越好,性價比也高,很受周邊朋友的喜愛。
這些年,我國越來越多的產品正在“走出去”,成為“國家名片”,煉化技術也已具備這樣的實力。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內能源化工領域的12名院士聯名給中央寫信,提出將我國煉油化工技術及裝備作為我國制造業的第三張“國家名片”向國際社會推介,將煉化合作項目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我國煉化制造業“走出去”步伐。
中石化有關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煉化工業是我國真正掌握了核心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少數幾個產業之一,一些先進技術已經出口國外多年,可以說是中國制造的典范。所以,將我國煉化制造技術作為新的“國家名片”推向世界,提升我國煉化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既有底氣,也非常必要。
中國石化科技部主任謝在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經過30多年的創新發展,中國石化煉油化工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目前我們的煉化技術、裝備和工程施工能力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比具有比較優勢,應該加快‘走出去’,用我們先進的煉化制造技術促進這些國家的發展。”
目前,
國際油價走低,并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將繼續低迷,中東、俄羅斯、中亞等“一帶一路”沿線油氣資源國,正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石化產業發展,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煉油和化工項目。這些國家與中國關系友好,有加快發展經濟、調整經濟結構的強烈愿望,對煉油化工技術裝備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又大多處在石化工業發展的上升階段。這為我國煉化技術“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目標市場。
事實上,這幾年,中石化積極與國際大型
石油石化公司在境內外開展煉化合作,如福建聯合石化、上海賽科、揚子巴斯夫、天津中沙、沙特延布、俄羅斯西布爾等一批境內外煉化合作項目均已建成投產,積累了寶貴的國際煉化運營管理經驗,培養了一批具有國際化水平的煉化人才。
據專業機構預測,到2020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新增煉化產業市場需求近兩萬億元,空間巨大。經過20余年的經營,我國煉化技術和工程隊伍在這些地區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將我國煉化工業技術輸出納入“一帶一路”建設,向沿線國家進行推介,提高我國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的國際影響力,推動煉化工藝技術與裝備出口,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