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個生物物質循環利用項目啟動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7-05-10 來源:長江網-武漢晚報 關注度:0]
摘要: 一直被當作垃圾處理的枯枝敗葉,粉碎后加入益生菌腐熟發酵,能變成上好的有機肥。昨天,沙湖公園與湖北大學攜手啟動全市公園首個生物物質循環利用項目。今后,該園每年產生的上百噸園林垃圾,將不再被焚燒填埋,而會變廢為寶。
昨天上午,武漢晚報...
一直被當作垃圾處理的枯枝敗葉,粉碎后加入益生菌腐熟發酵,能變成上好的有機肥。昨天,沙湖公園與湖北大學攜手啟動全市公園首個生物物質循環利用項目。今后,該園每年產生的上百噸園林垃圾,將不再被焚燒填埋,而會變廢為寶。
昨天上午,武漢晚報記者在沙湖公園廢棄物回收處理場看到,修剪樹木產生的枯枝堆成一座小山。園林工人將枯枝放進粉碎機,瞬間被打成木屑。湖北大學教授、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劉俊松指導學生們,往木屑上注入稀釋了百余倍的酵素,然后將木屑拌勻后堆積起來,再覆以薄膜。劉教授說,10天以后,這些木屑腐熟發酵,就變成了很好的有機肥。不僅可以用來給園內的花草樹木施肥,還能改良土壤,讓土壤透水透氣性更好。
總面積377公頃的沙湖公園,綠化面積有66公頃,每年要產生枯枝敗葉等園林垃圾近150噸。以前,這些垃圾除少部分被再利用外,大部分只能作為垃圾,花錢運往垃圾填埋場焚燒或填埋處理。去年,劉俊松教授及其團隊聞訊,攜自主研發并申請了10余項國家發明專利的科研成果純天然生物酵素登門尋求合作,雙方達成共識。
劉俊松介紹,其團隊研發的酵素含有枯草桿菌、光合細菌、乳酸菌等好幾種益生菌,每克有益生菌500億個,遠遠高于每克2000萬個的國家標準。這些益生菌只需10至15天,就能讓粉碎后的園林垃圾變成有機肥。每公斤酵素可生產3-5噸有機肥,成本只需300元,比進口的同類產品價格便宜得多。
沙湖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園每年養護花草樹木要用150噸化肥,花銷約20萬元。而用園林廢棄物制肥,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開銷還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