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俄羅斯等非
歐佩克產油國同意配合減產的利好刺激之下,12日國際
油價再創年內新高。近期
國際油價持續大漲,機構預計,12月14日24時我國
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開啟時,汽柴油價格或迎來年內最大幅度上調。
本輪我國成品油調價周期內,歐佩克達成近八年來的首次減產協議,宣布自2017年起執行減產計劃,將原油日產量減少120萬桶至3250萬桶。12月10日,歐佩克表示,俄羅斯等11個非歐佩克產油國已同意自2017年起減產以提高油價,減產預計將為期半年,并將視市場情況決定是否延續。
自11月30日歐佩克宣布達成減產至今,紐約
原油期貨價格累計上漲了16.8%,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累計上漲了20.1%。12月13日,紐約油價收于每桶52.83美元,布倫特油價收于每桶55.69美元,均刷新年內高點。
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
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調價生效時間為調價發布日24時。當調價幅度低于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上一輪國內成品油調價發生在11月30日24時,我國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了175元和170元。根據定價機制,12月14日24時,我國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將開啟。
國際油價大幅上漲使得我國即將到來的成品油調價漲幅不斷拉寬。新華社石油價格系統12月13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12日一攬子原油平均價格變化率為12.78%。12月13日是本計價周期的第九個工作日。根據當前一攬子原油變化率水平測算,汽柴油價格將迎來上調,預計每噸上調440元左右。
隆眾資訊原油分析師李彥表示,2016年至今,最大幅度的一次上調出現在10月19日24時,汽、柴油每噸上調幅度分別為355元和340元,當時油價大漲的主要原因是9月底歐佩克達成減產聲明。而本輪上調的原因非常相似,是因為歐佩克公布具體減產方案撼動市場,且非歐佩克產油國聯手減產,國際油價漲幅更大,因此本輪國內成品油價上調幅度也將刷新年內新高。
在國內汽、柴油批發市場上,華中、西南及西北地區主營單位國Ⅴ資源置換基本到位,國Ⅳ資源不足,批發環節不少單位開始控銷,柴油價格甚至高掛至零售到位價。受上調預期影響,貿易商有意囤貨,但目前批發市場汽、柴油價格已經超出買家心理預期,難覓低價資源,市場實際交易十分有限。
雖然歐佩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攜手減產,但后期實際減產的執行效果仍未可知。據了解,由3個歐佩克成員國和2個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減產監督委員會將很快成立。同時,歐佩克將于明年5月25日召開會議,監督協議執行情況。
金聯創分析稱,近期部分分析師擔憂,多數非歐佩克產油國是否在將產量的自然下降裝扮成主動減產。包括墨西哥和阿塞拜疆在內的許多非歐佩克產油國因投資下降等原因即將面臨原油產量的自然下降,如果他們將這些降幅算作主動減產,那此次減產行動的力度可能就要大打折扣。目前減產協議能否得到落實依然不確定,但是短期內料油價仍保持震蕩上行趨勢,有望沖擊每桶60美元。
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價格整體漲多跌少,共出現八次上調、五次下調、四次擱淺、六次因國際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而不調整,汽、柴油價格每噸累計上調了480元和460元,折合升價漲幅分別為0.37元和0.39元。國內成品油價格從年初的每升“五元時代”,到年尾步入了“六元時代”。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