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周末,全球原油市場迎來了重大利好消息。繼石油輸出國組織(簡稱OPEC,下稱“
歐佩克”)上個月底一致同意減產后,11個非歐佩克產油國決定加入行動,削減日產量55.8萬桶。
這是自2001年以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國家首次就產量達成協議,也是非歐佩克國家有史以來減產幅度最大的一次。受這一消息推動,國際
原油價格周一大幅上漲。截至發稿時,美國西得克薩斯輕質低硫
原油期貨在歐洲交易時段報每桶53.84美元,漲幅4.56%。
兩大減產協定達成后,市場目前的關注焦點是各產油國能否充分執行這些協議。據彭博報道,高盛(Goldman Sachs)在報告中認為,如果歐佩克國家和非歐佩克產油國能夠協調執行減產協議,那么明年上半年美國原
油價格將達到每桶55美元以上;如果執行情況好于預期,或者沙特有意更大幅度減產,油價甚至可能漲至每桶60美元以上。沙特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
沙特能源大臣法力赫(Khalid Al-Falih)周日稱,該國可能愿意將產量削減至每天1000萬桶以下。在此前的歐佩克減產協議中,沙特承諾減產至每天1005.8萬桶。
但各國充分執行減產協議并非易事。路透社援引歐佩克消息人士報道說,沙特向歐佩克匯報的11月產量繼7月之后再創歷史新高,達到每天1072萬桶。歐佩克內部減產協定將于2017年開始生效,沙特產量的增加意味著其執行協議時將面臨更大的任務。
歐佩克內部此前經歷了近一年的爭執才就限產達成一致,并且仍未能解決產量數據準確性的問題。界面新聞此前曾報道,歐佩克數年前開始以兩種不同方式報告產量:一種是各成員國主動報告,另一種是其它來源的第二手預估數據。如果數據來源不能統一,各成員國就有利益動機在減產協議達成前夸大產量,而在得到配額后故意低估產量。
不僅如此,摩根大通(JPMorgan)早前指出,伊朗、利比亞和尼日利亞在歐佩克減產協議中獲得的寬限條件意味著,即便其他成員國明年開始著手減產,歐佩克總產量可能仍會有所增加。
高盛在油價預期中尤其指出美國頁巖油可能帶來的影響。在這一點上,高盛與沙特能源大臣的觀點不同。法力赫周日稱,他并不認為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會在2017年對油價走高做出反應。上周末剛剛達成的減產協定將美國、加拿大等主要頁巖油生產國排除在外。高盛警告稱,如果油價接近每桶55美元時,美國產油商的年度產量增幅能夠達到80萬桶/日。
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在于俄羅斯。盡管俄羅斯承諾削減每天30萬桶的產量,但高盛認為其最終減產幅度可能不及這一水平。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產油國,其10月份原油產量達到自蘇聯解體以來最高水平,為每天1124.7萬桶。
高盛的報告總結認為,這份非歐佩克產油國的協議仍然是為了短期減產,目的在于使過剩的石
油庫存“正常化”,而不是推高油價。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