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k48q0"><dfn id="k48q0"></dfn></ul>
<tfoot id="k48q0"><delect id="k48q0"></delect></tfoot>
<strike id="k48q0"></strike><del id="k48q0"><tfoot id="k48q0"></tfoot></del>
  • <ul id="k48q0"></ul>
  • 儲能將成發展新能源的標配?

    [加入收藏][字號: ] [時間:2016-09-07  來源:能源評論  關注度:0]
    摘要: 被寄予厚望的儲能產業,能否承擔起推動能源行業清潔、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任?在技術尚不成熟之際,行業發展如何在技術、市場和政策之間取得平衡?未來儲能產業會怎樣顛覆現有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為此,本刊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

    被寄予厚望的儲能產業,能否承擔起推動能源行業清潔、高效、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任?在技術尚不成熟之際,行業發展如何在技術、市場和政策之間取得平衡?未來儲能產業會怎樣顛覆現有產業生態和商業模式?為此,本刊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車協會創始主席陳清泉,他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能源發展壓力下,儲能作為一種電力資源,應成為優化耦合不同能源的標準配置,具體技術路線需結合應用場景因地制宜。全球能源互聯網、電動汽車無疑是發展儲能最便利的入口,能源產業、汽車產業和信息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催生出超乎想象的全新產業。

    能源優化耦合的標配

    記者:在清潔能源之后,儲能已被視為能源領域的下一個風口。儲能到底有多重要?

    陳清泉:近年來,中國工程院、美國國家工程院、英國皇家工程院輪流召開論壇,討論全球重大挑戰問題,其中,氣候變化與可持續能源首當其沖。

    從長遠來看,人類必將從化石能源走向非化石能源,這個過程需要依靠技術創新實現兩手抓:一是傳統的化石能源的清潔化,一是新能源能夠大規模有效地經濟穩定運行。

    發展新能源就要克服其隨機性、間歇性對電網帶來的巨大挑戰。100多年來,電網發展從直流到交流和現代直流,從低電壓到高電壓,直至特高壓,其供需瞬時平衡的特點要求發電可控、需求都了解。現在是“老革命遇到新問題”——供給側的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出力不可控,需求側又增加了電動汽車、分布式能源等隨機性的負荷。發電側和需求側如何平衡?一定要有儲能。

    記者:這意味著儲能是發展新能源的標配?

    陳清泉:儲能已經成為一種電力資源。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聯網戰略構想表明,新能源分布的地區、時間差異很大,供需不匹配就需要能源互聯。但儲能的作用還不僅限于此,可以從更廣泛層面,通過對不同類型的能源耦合進行優化配置,比將如電力、氫氣、天然氣、化工能源等進行轉換、有機融合,目的是節能減排,實現方式就是電力電子+儲能技術。能源互聯要求能源一定要通過電力電子技術,實現雙向流動,比如可以通過電動汽車充放電與電網互動,參與電網負荷峰谷調節,對能源進行優化配置和耦合。

    記者:這種能源耦合的應用范圍是在工業領域,還是可以具體到社區、家庭范圍?

    陳清泉:儲能的范圍很廣,大到電網的百萬千瓦、小到納米網幾千瓦,可以在不同層面實施這種多能耦合策略。在工業領域就是通過大力推動工業主動配電網技術,發展電力與化工能源相結合的分布式能源,建設工業能源互聯網。在社區家庭層面,可以發展基于納米結構的能源互聯網,當然,這種結構不是物質上的納米顆粒的實體大小,是為了區別于一般意義上的微網,表明其由于量變引起質變,帶來系統活力的變化。通過充分調動每一個社會細胞——家庭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小區內的交直流、氫氣、天然氣等基礎設施,借助電力電子技術和儲能設備,來優化配置能源。在我看來,人的行為、能源和信息要互相平衡。要找出能源和信息的關系,才能更有效利用能源,對能源進行優化配置需要儲能。

    技術路線應百花齊放

    記者:據測算,儲能價格目前已經達到0.7元/千瓦時,2018年被視為儲能市場的爆發點。您如何評價未來市場的前景?

    陳清泉:儲能市場的爆發來自多方面,一是分布式儲能的電動汽車快速發展,二是大規模儲能的能源互聯網,需要優化配置耦合不同類型能源。從長期來看,基于各種應用需求和技術潛力,市場肯定會有爆發,但在什么時候爆發,要看市場與技術,政策和企業間如何交互。對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聚焦于產品和技術,不能只靠忽悠而忽視了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記者:鑒于大多儲能技術尚不成熟、成本較高,有觀點認為,當下發展儲能更多是一種出于環保考量的社會壓力,您認為,儲能發展是技術問題、經濟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陳清泉:發展儲能是出于多方面因素考慮的結果,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類的能源結構將發生變化。具體推進需要通盤考慮技術、經濟和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從技術層面,應對多種路線優缺點綜合利用,并不斷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在政策上,需要合理補貼,更需要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對行業而言,要高度自律,不要低級重復和惡性競爭。

    記者:從人類存儲技術發展的歷史上看,目前所有成熟的存儲技術,包抽水蓄能、LNG、LPG,都是不改變物質特性的物理儲能,您認為,物理儲能、電化學儲能哪種技術路線更有發展空間?

    陳清泉:在現有儲能技術中,抽水蓄能占比很高、很成熟,但也有局限性,比如對資源、落差要求較高,難以廣泛應用。蓄電池技術基于電化學原理,有兩個致命缺點:一是化學反應需要充放電時間,即使快充也要20多分鐘,比加油的幾分鐘要慢很多。二是安全性問題比物理儲能要差,此外還有環境影響等。

    因此,目前的儲能技術雖然有很多,但每一種都有其優缺點,可以發揮自身優勢,應用在不同場合,沒有一種技術可以壟斷一切、包打天下。對多種多樣的儲能技術,要鼓勵百花齊放。政府通過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體制機制,進行監管,最終讓市場來檢驗各種儲能技術的實踐。

    記者:您對當下的主力軍和未來儲能電池的突破如何期待?

    陳清泉:儲能技術的共性基礎科學問題研究包括儲能新原理、熱力學、動力學、失效機制、關鍵材料匹配等。目前在應用于大電網儲能的電池技術方面,鈦酸鋰電池采用鈦酸鋰負極取代普通的碳負極,在高低溫和高倍率放點時,不會產生安全隱患,具有反應快、可以快速充電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與超級電容比拼,目前國內外都有企業在進行研發推廣,也開始小規模商業化運作。

    面向未來,業界應以開創思維,突破開發新型電池,比如基于量子技術的物理儲能電池等,從基礎理論和材料領域,謀求更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更長壽命、安全環保、經濟可靠等方面的突破。

    鋰電儲能要嚴懲騙補

    記者:但也有專家認為,電化學儲能不適宜應用于大規模儲能,只適合當下的中短途交通環境,您認為,以鋰電池為代表的電池儲能,未來有多大空間?

    陳清泉:市場需求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對電動汽車的發展規劃,已經明確了具體數量,二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有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鋰電池規模達到100.75吉瓦,從不同應用領域來看,小型電池占比已經下降到66.28%。在我國,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2015年動力電池增長迅速,市場占比已上升28.26%。預計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67萬輛,汽車電池產量將達到31.64吉瓦。

    記者:這是否表明,鋰電池儲能市場充滿活力?

    陳清泉:NavigantResearch針對全球市場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分布式儲能裝機將達到12147.3兆瓦,收入達1650億美元。電網級輔助服務市場裝機容量將達20.8吉瓦,收入達685億美元。

    中國的儲能市場也是世界最大的。從政策環境來看,中國在微網、電力需求側和市場化改革、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面的政策組合拳,也將推動儲能商業模式確立,帶動儲能和新能源汽車較快增長。

    記者:過去3年,鋰電儲能成本下降了50%。我國鋰電池產業在技術上是否也因此而得到了提升?

    陳清泉:我國電池企業全世界最多,但很多是低水平重復、惡性循環,騙補問題突出。

    比較中韓的區別,就在于,韓國明確了蓄電池路線圖后,通過扶植幾個大企業,重點攻關材料技術,培養領軍人才,實現了高性價比基礎上的量產。而我國眾多電池企業中,真正有實力的也就十來家,很多企業把注意力放在了騙取國家補貼上,沒有集中力量去攻克材料、工藝和人才。一個巨大的反差就是,韓國三星、LG等公司的電池廠車間人員很少,都是機器生產,而其科研機構卻聚集了眾多研發人才;反觀我們的電池廠,生產車間很多工人進行低水平組裝,研發機構的人員卻形單影孤。

    記者:對于質量不合格的電池,以及騙補的企業,您有何具體對策建議?

    陳清泉:針對電池質量問題,可以通過多網融合實現實時在線監測電池狀況,一旦發現問題就立刻停止使用,也可以防止騙補事件的發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更是提出,如果新能源汽車騙補構成犯罪,應由人民法院依法用法律來懲處,而不應止步于工信部等四部委的行政處罰。

    電動汽車迎來跨界融合時代

    記者:曾被視為電動汽車與儲能關聯的電動汽車入網V2G(Vehicle-to-grid)技術,似乎進展并不理想,您認為原因何在?

    陳清泉:過去有個判斷認為,換電模式適合發展V2G技術,現在看,不一定要拘泥于換電模式,充電模式也可以實現很好地支撐,關鍵要從產品、基礎設施、商業模式三個層面推進。

    一個需要明確的認識就是,電動汽車充電是個復雜的系統,涉及科學、技術、工程、產業、資本、商業模式等方面。其聯網特性不同于加油站和輸油管線隔離,當充電接口連接到電網系統之時,因其具備的動態、互動等特性,決定了必須要將充電和智能電網集成起來,這就意味著,能源和信息的有機融合將成為發展基礎設施的成敗關鍵。這一系統化轉型需要不同利益相關方的協同行動與合作。

    在這些領域,雖然很多核心技術和高端人才都在發達國家,但面臨挑戰最大的主戰場在中國,因此中國必須要產生一流的科學家、工程師和經濟學家。

    記者:聚焦當下和未來,支撐電動汽車儲能發展的支點在哪里?

    陳清泉:由系統化集成與優化帶來的共享、互聯、智能、自動這些趨勢,會讓電動汽車成為移動的分布式儲能器,未來的挑戰一個是運營后臺,一個是頂層設計。因此,要有好的設計、規劃和和標準,還要有智能化的能源管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在目前的形勢下,需求響應的輔助服務、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領域,是電動汽車與儲能比較好的結合點。

    記者:對于電動汽車的發展,您曾希望汽車公司和電力公司聯手共進,日前特斯拉進軍新能源、漢能造車,這種汽車能源一肩挑的做法,是否意味著跨界融合有了新的可能?

    陳清泉:跨界融合是大趨勢。能順潮流者才有競爭性,反對潮流者將被淘汰,跨界融合應包括四網:交通、能源、信息和人文網合一。為此,需要三個C:連接(Connect),協調(Coordinate),合作(Collaborate)。未來電動汽車將會成為裝滿了互聯網傳感器節點的移動儲能終端,制造業和信息產業、電子產業、新能源產業實現深度融合。



    [復制 收藏 ]
              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謝謝!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電子樣本 | 郵件營銷 | 網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網 版權所有
    京ICP證120803號 京ICP備0508686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18350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网址|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 国产91精品一区|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 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99re6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私人影院免费看| 最新国产乱人伦偷精品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精品日产一区二区三区手机|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人人爽| 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黄|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fulidown国产精品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