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近日發表了題為《亞太經合組織:為發展尋求開放與平等的合作》的署名文章,表示俄羅斯特別關注開發遠東地區的潛力,將從2015年開始建設 “超前社會經濟發展區”——該經濟特區所擁有的稅收優惠將是前所未有的。
無疑,地緣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壓力讓俄羅斯更迫切地想開發其遠東地區的油氣資源,也讓一直等待進入
俄油氣上游的中國企業看到了機會。
但中方其實不宜操之過急,否則雙方難以達成實質有效的合作。
中國同俄羅斯的油氣合作,只有倡導市場雙向開放不是單向進入,才能真正實現互利和長久的合作。中國企業想進入俄羅斯油氣上游領域,不但希望獲得其油氣田的勘探開采權益,還想進入并利用俄羅斯貫穿全境的龐大天然氣管網。但實現后者的前提是必須有當地合作伙伴共同開發。
而俄羅斯全國的天然氣管道都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所有,
俄氣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公司。
李克強早在2012年即提出,中俄應建立一種新的天然氣合作方向,即:“上下游一體化”,原則是“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中國加入俄天然氣管道分配,承擔管道鋪設,以此實現風險共擔。但俄氣對此始終并不十分積極,對于中國企業進入其油氣領域上游始終心懷芥蒂。
要使雙方合作順暢,既需要俄方在市場開放方面繼續創造條件,同時也需要中方創造雙向進入的條件。中方總抱怨俄方在油氣上游過于封閉,不允許中國企業獲得油氣田權益,但相較之下,中國油氣行業的上游比俄羅斯更加封閉,存在嚴重的壟斷和價格管制,外資企業更加難以進入。中方如能在俄羅斯放開上游
油氣勘探開采以及天然氣管網的同時,也能放開下游的煉廠、管網等環節的市場,就會促進俄羅斯油氣上游的開放。
例如,2014年11月,根據相關中俄能源合作協議,
中石油獲得俄油旗下最大油田之一萬科爾油田10%股權。而俄羅斯在向中方開放萬科爾油田的同時,也要求進入中國油氣行業下游。
作為油氣資源國,俄羅斯油氣企業十多年來一直注重滲入出口國的下游,此前在向中國出口石油的同時,也在天津建設合資煉油廠。中方如不考慮向俄方開放下游,俄方向中方開放上游就缺乏持續的動力。
一些外資石油公司在中國嘗試開發
頁巖氣,曾抱怨無法獲得相關地質數據,而在美國,這些數據資料都是免費公開的。沒有市場和相關
市場信息方面的雙向開放,不僅中俄之間,整個中國油氣行業的對外合作都會受到影響。
中國對外油氣合作中缺乏利益共享意識也是市場開放中衍生出的問題。例如,在部分油田合作開發項目中,為了讓俄方降低管道建設成本,中方主動表示中國企業愿意參與管道建設招標,并派中國工程隊伍使用中方設備為俄方降低成本。
但俄方的思維方式是,這塊利潤顯然應該留給自己的工程公司,這與工程成本高低無關。中方的做法被誤解為與俄爭利。
中國企業的習慣則是,將設計、工程、人員、設備等各個環節包圓兒,并認為這種模式效率最高。雖然事實可能的確如此,但這樣會奪走對方的利潤。
其實,此前在建設中俄
原油管道時,中
石油管道局就曾派工程隊伍赴俄參與管道建設。項目完成后,歸國的專家還做了經驗總結,撰寫了不少關于如何在俄羅斯嚴寒地區進行管道建設的文章。
但盡管獲得了一些建設經驗,在俄的合作體驗卻并非完美。例如,享有國際聲譽的中石油管道局接手的都已是被俄羅斯企業層層轉包之后利潤微薄的項目,與管道局的資質水平并不相符。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與中亞、非洲等地油氣資源國的合作將日益增多,中方應當總結中俄油氣合作的經驗教訓,在與這些國家的合作中更加重視雙向進入和利益共享。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