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巨頭首次采用中國指數 更多象征意義?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5-10-20 來源:北京青年報 關注度:0]
摘要:
昨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來自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首次在定價時采用了中國鐵礦石指數。據了解,該公司在9月以私下議標方式對兩船鐵礦石采用了上海鋼聯的62%澳洲粉礦指數進行定價,且除必和必拓外,另幾大國際鐵礦石生產商也...
昨日,中國
鋼鐵工業協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來自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首次在定價時采用了中國
鐵礦石指數。據了解,該公司在9月以私下議標方式對兩船鐵礦石采用了上海鋼聯的62%澳洲粉礦指數進行定價,且除必和必拓外,另幾大國際鐵礦石生產商也在和上海鋼聯談判,討論采用上海鋼聯指數的可能性。
鐵礦石價格指數是鐵礦石買賣雙方參考的重要價格指標,此前,包括必和必拓在內的全球鐵礦石巨頭都是參照一種叫做普氏指數定價的系統,而這個系統最大的弊端就是更多地傾向于鐵礦石生產廠家的利益。
據了解,在過往十余年,中國雖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但在定價上卻一直沒有發言權。為獲得鐵礦石定價權,中國做了不少努力。除了上海鋼聯鐵礦石價格指數外,2011年3月,新華社推出了新華—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等在當年10月亦聯合推出了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
據一名鋼鐵業人士介紹,雖然中國陸續推出了幾種鐵礦石指數,但是收效甚微,國際礦山巨頭仍一直采取普氏指數。普氏價格指數由普氏能源資訊制定。普氏能源資訊與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同屬于美國麥格希集團公司。該人士介紹,上海鋼聯的鐵礦石指數和普氏指數編制方法趨同。但是對比結果顯示,兩者年度差價稍有差異,中國版鐵礦石指數比普氏指數低0.3美元每噸。
為什么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卻一直沒有獲得鐵礦石定價權呢?業內人士分析,此前我國鐵礦石指數主要反映需求,而國際礦山采用的鐵礦石指數更多地偏向于供給,由于此前我國鋼鐵剛需增長較快,國際礦山企業不怕中國企業不進口,所以一直都不采用中國指數。
但今年以來,全球鐵礦石的供需發生了變化。從以前的供不應求變成了供過于求。因此,這就是中國獲得一定的鐵礦石定價權的背景。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國外鐵礦石巨頭采用中國指數更多的是象征意義,現在鋼鐵市場低迷,我國應該積極擴大鐵礦石定價權。鐵礦石定價權的爭奪,目前才剛剛走出了第一步,這是個長期而又艱巨的過程。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消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企業必和必拓在一次國際鐵礦石貿易中,首次采用了中國編制的鐵礦石價格指數。這意味著我國爭取多年的鐵礦石定價權終于邁出了實質性一步。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