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棄核之路又向前邁進一步。仍在服役期的格拉芬賴因費爾德(Grafenrheinfeld)
核電站與電網斷開聯系,這標志著德國已經進入淘汰核電的實質性階段。
6 月27日,位于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格拉芬賴因費爾德核電站,徹底結束了其發電歷程。該核電站隸屬于德國意昂電力集團(E.ON),自1981年投入運行以來,已為巴伐利亞州提供電力已長達33年。巴伐利亞州約14%的用電量由其提供,用戶包括西門子(132.69, 0.00, 0.00%)公司和汽車制造商寶馬[微博]與奧迪,以及近600萬戶家庭。
這是德國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做出完全放棄使用核電的決定后,第一座被關閉的在役核電站。
按照德國核電站運營商與政府在2010年9月達成的協議,格拉芬賴因費爾德核電站原本還可以再運行十年。當時的協議是,1980年代之前建成的核電站可延期服役八年,1980年代之后建成的則可延期服役14年。
2011 年3月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震驚了各核電國,德國總理默克爾在3天內迅速做出決定,暫時關閉1980年以前投入運營的七座核電機組,隨后又宣布,包括之前七座在內的八座老舊核電機組永遠不會再啟用。剩余的九座核電機組也會在2022年前被相繼關閉,德國將于2022年前完全放棄使用核電。
2010年,德國核能占總發電量中所占比例約為1/4。要完全放棄核電,如何保證能源安全是德國面臨的最大挑戰。這也是外界對于德國棄核的最大質疑之一。
可以說,自從決定完全放棄核電后,德國真正踏上了能源轉型之路,為了填補棄核后的電力缺失,德國提出了更宏大的能源轉型目標——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德國電力供應中的份額要達到50%,2040年要達到65%,2050年則要達到80%。
根據資料顯示,2014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1560億千瓦時,已經占到全國發電量的27.3%。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