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重要戰略支撐的作用,通過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實現重慶老工業基地的轉型升級,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重慶的政協委員提出集體提案:支持重慶建設國家級頁巖氣開發利用綜合示范區。
事實上,隨著重慶頁巖氣開采邁入規模化時代,頁巖氣已成為重慶正在崛起的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頁巖氣勘探開發、綜合利用、裝備制造、天然氣化工等,日漸形成頁巖氣產業集群。據統計,2014年重慶涪陵焦石頁巖氣產能達到25億立方米,累計產氣超過12億立方米。預計2020年全市頁巖氣產能達到300億立方米,產量200億立方米,占全國頁巖氣總產量2/3以上。
率先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發
自2009年起,我國石油企業開始涉足開發頁巖氣,歷經多年的探索和突破,在去年已基本實現核心技術裝備的國產化,并進入規模化開發的初級階段。
今年1月29日,重慶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重慶市頁巖氣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將在兩年內實現頁巖氣產能150億立方米,產量100億立方米;5年內實現頁巖氣產能300億立方米、產量200億立方米的目標,并將重慶建成全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綜合利用、裝備制造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示范區。
“2009年,重慶率先啟動全國首個頁巖氣資源勘查項目,被國土資源部列為國家頁巖氣資源勘查先導區。2012年11月,中石化在位于涪陵的焦頁1HF井鉆獲高產頁巖氣流。”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林業局副局長張洪介紹,重慶天然氣管網體系較為完整,國家骨干網與重慶主干支網互聯互通,且重慶干支網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集、輸、儲、配四級天然氣管網系統,輸配能力達3600萬立方米/日,為大規模頁巖氣的輸送和應用奠定了基礎。同時,擁有國內外大部分已經工業化的天然氣化工工藝技術,對頁巖氣的充分利用具有明顯優勢。另一方面,重慶是國家老工業基地之一,裝備制造產業是傳統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已形成門類齊全、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產業基地,具備發展鉆井、井上裝備、儀器儀表、LNG設備、水處理等頁巖氣產業裝備的基礎條件。
肩負重任意義重大
近一年來,國際油價一路“跌跌不休”,輿論普遍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北達科他州和得克薩斯州的頁巖氣開發商”。當人們將油價的下跌與頁巖氣的開發相聯系時,就不由使人發出疑問:這只是機緣巧合還是必然趨勢?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表示,外界確實流傳各種“陰謀論”的說法,但這些并不是主流,油價下跌也是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的。
更多業內人士的觀點是,頁巖氣成本和價格的問題,應該被視為正常的商業風險,雖然開采技術還不完善、不成熟,但頁巖氣本身的顛覆性意義不容忽視——“頁巖氣不僅在油氣領域撼動了傳統統治地位的有機生成學說,為未來油氣生產開拓了更為廣闊的領域,而且沖擊了全球固有的能源經濟和政治版圖,使得油氣成為更加豐富且分布更加均勻的資源。”
有調查顯示,今后20年,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將再次翻番,天然氣消耗量將增加不止一倍,中國能源消耗總量也將增長70%。頁巖氣將力爭盡快對接和滿足這種國內旺盛的工業能源和民用能源需要。重慶則將率先在中國唱響頁巖氣開采和商用的大戲。
如果頁巖氣開采目標得以實現,我國天然氣自給率有望提升到60%至70%,并使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提升至8%左右。這將有助于扭轉我國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結構,并減少能源對外依存度。而在這一進程中,重慶無疑肩負重任。
重慶市發改委能源處處長王祖勛如此詮釋開發頁巖氣的意義所在:一是減少我國油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二是清潔能源對整個國家的城市霧霾治理具有重大意義;三是頁巖氣是投資大、產出高、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的產業,有潛力成為中國穩增長的重要因素;四是可以降低能源成本和價格,促進社會消費。
尚需砥礪前行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科學院院長潘復生介紹,重慶雖然大規模開發和利用頁巖氣的條件較好,但勘探開發整體尚處于初期階段,技術力量欠缺,綜合利用面臨較大成本壓力,企業有效開發進度不足,頁巖氣產業化、集群化發展面臨較大挑戰。
在此次全國“兩會”上,在渝全國政協委員提出集體提案,希望國家支持重慶延伸產業鏈條,在重慶布局頁巖氣相關重大項目,支持重慶形成頁巖氣勘探開發、管道建設、車船應用、化工產業、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使之成為重慶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中美兩國在頁巖氣行業的發展上存在不同,這幾年中國的開采技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單井成本已經降到了5000萬~7000萬元左右,加上財政部的補貼,這些都有助于重慶頁巖氣行業的整體發展。”中石化四川石油分公司人士這樣說道。
王祖勛表示,中國將成為能源消費增長的第一大國,未來2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中國能源的主題,煤炭的比重將緩慢下降,天然氣的比重將持續上升。一個明顯的政策信號是,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里,重慶的頁巖氣開發中,從設備到開采以及商業化利用的空間仍然符合整體發展方向。雖然近年來,國內的頁巖氣產量增幅較大,但在全國天然氣整體產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這就說明,一方面國際油價的下跌對中國頁巖氣的沖擊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重慶發展頁巖氣行業還有非常大的空間。”王祖勛說。
事實上,在城市需要干凈空氣的環保壓力下,煤炭使用受限已是必然,天然氣相對干凈,受青睞勢所必然,再加上中東富油區政局一直不穩,為石油供應短缺未雨綢繆,許多能源進口國自然就將目光轉向本土開采頁巖氣,這一重大轉移還將在其它能源市場產生重大連鎖反應。也就是說,中國會在這樣的轉移變化中,從看人臉色轉變到掌控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