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在全球石油市場份額爭奪戰不斷升級的大環境下,來自墨西哥的運油船20多年來首次?吭诹隧n國的碼頭。
拉美產油商正在為渴望買到便宜貨的亞洲煉油商提供越來越多的重質石油。對于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商沙特來說,這無疑是一種挑釁。長久以來,在亞洲石油供應市場,沙特一直占據主導地位。
新加坡Wood Mackenzie供公司煉油和化工分析師Suresh Sivanandam指出,“越來越多的亞洲煉油商渴望實現多樣化,希望借此擺脫對沙特供應的依賴。受利于充裕的供應量,這些煉油商勢必獲得更強的議價能力。”
正享受輕質石油產量蓬勃增長的美國,增加對加拿大重質石油的進口規模,同時減少對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等國的石油進口。與此同時,受利于國內石油產量大幅攀升,美國對亞洲石油出口呈現上行軌跡。至少8年內,韓國首次收到來自阿拉斯加的石油交貨。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及拉美石油出口商也在擴充面向亞洲國家的石油出口。
根據Gaffney, Cline & Associates發布的數據,在未來5年內,亞太煉油商日產能將增加540桶。倫敦KBC Energy Economics顧問Ehsan Ul-Haq指出,為提高利潤,很多新工廠將被用來加工更為便宜的石油,致使亞洲市場對拉美較重質石油的需求上行。
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商——沙特石油公司,拒絕就這一趨勢發表置評。
根據沙特石油公司最新發布的年度報告,2013年,在對亞洲石油出口中,該公司占據53.8%的高份額。不過,Ul-Haq和Sivanandam預計,沙特石油公司或將增加對旗下Yanbu和Jubail煉油商的重質石油供應。一旦Yanbu今年全部投產,這兩家煉油廠的日產能總和將高達80萬桶。
Ul-Haq指出,“來自沙特的重質石油將會越來越少,因為該國的重質石油產出越來越多的被本國煉油商消化。”
分析人士援引業內人士的消息稱,拉美石油出口商3月份對中國的石油輸送增至每日680萬桶,2月份日交貨量為669萬桶。
韓國國家石油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該國從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進口的石油規模增至800萬桶,2013年僅為32.9萬桶。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發布的數據,在今年的全球石油需求增長中,亞洲貢獻了三分之二。IHS公司高管Victor Shum表示,拉美產油商正在尋求多樣化,同時捕獲更多的亞洲石油需求增長,“他們想要分一杯羹。”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