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見人,雜草叢生,污水遍地,以及偶爾刺破寂靜的烏鴉叫聲——這并不是恐怖片,而是日本福島第一
核電站周邊無人區的真實場景。
在東日本大地震、海嘯以及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即將迎來4周年之際,新華社記者進入福島核事故災區,探究真實情況。
飯館村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40公里。受地形和風向影響,飯館村遭受的核污染遠超許多強制避難區,但卻一度成為當時日本政府處理核污染的“盲區”。
進入飯館村,很多標有“殘”或“遮”等字樣的黑色口袋擺放在房屋前后,抑或成百上千地堆放在農田里。
不遠處,兩名身著橙色工作服、頭戴白色工程帽和防護口罩的工作人員似乎在農田里測量著什么。當記者駕車駛近后,其中一人收起了手中的儀器,另一人則要求記者盡快駛離。
“看你們戴著口罩,這里真的很危險么?”記者問。“我們也不清楚,所以我們在這測量。請你們馬上離開,”這名工作人員警覺地回答了記者問題并拒絕透露更多消息。
記者繼續往村役所方向前進。途中,記者遇到一名村民,便上前詢問:“聽說這里的輻射比較嚴重,你這樣出來不會受影響么?”
“所以我不會在外邊呆太久的。”
“那些黑色口袋里是什么?”記者問。
“那里邊是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土壤,”他回答說。
“放在這里沒有問題嗎?”
“現在看上去沒什么問題,要是時間長了或許會有問題吧。”
不過,這些黑色口袋看起來已經在這里放了很久了。
告別這位村民,記者駛向離核電站更近的雙葉町。出村的路上,記者又看到幾處農田里如堡壘般堆放著的黑色口袋,難以數計。
從飯館村到雙葉町約50公里。一路上車輛不多,特別是從南相馬市順國道6號線向南行駛途中,道路兩側景色破敗不堪,很難讓人贊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所說的“災后重建進入新階段”以及“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雙葉町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僅約5公里。連接二者的國道6號線上的警示牌提醒著司機已經進入“高放射量地區”。
附近的居民區如“鬼城”般蕭瑟破敗,所有車輛均快速通過,無一停留。
再向前開,指向“福島第一原子力發電所”的指示牌赫然映入眼簾。順著路旁巨大的輸電線塔望去,核電站內巨大的紅色起重機依稀可見。這個叫長者原的地方僅離核電站1.6公里。
兩側依舊是空蕩蕩的街區和各種被封鎖的路口,而再往前走竟遇到了一個哨卡,必須有通行證才能通過。
駛出雙葉町沒多久,一名徒步行走的人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他正在為路旁的樹苗清理雜草和亂枝。
他說,這些是櫻花樹,希望30年后這里可以再次櫻花爛漫。
“其實,也許櫻花再也無法在這里開放。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輕言放棄,每天都要做一點積極的貢獻,”他告訴記者。
雖然災難已經過去4年了,但在遭受核污染的福島縣,重建事業才剛剛起步。
福島災區的振興面臨重重困難:事故核電站頻曝污水
泄漏、十多萬災民無法回家、縣內年輕人外遷導致重建事業勞動力缺失、農副水產品銷路難以打開等等。這些都需要日本政府一件件解決,可能需要幾年、十幾年或是更長時間。
據日本媒體報道,截至今年2月,東日本大地震在巖手、宮城和福島三縣共造成15823人死亡、2586人失蹤。目前,尚有約22.9萬人在此三縣內外避難,其中持續受到福島核電站事故影響的福島縣災民占到半數,約有12萬人。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