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巖氣作為一種清潔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其開發利用對于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推動節能減排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據了解,地質理論創新、勘探開發技術突破和裝備發展,是實現頁巖氣大規模、低成本開發的根本保障。近幾年,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呈快速增長的趨勢,而頁巖氣裝備及其配套技術,也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取得了不斷突破。
核心技術裝備實現國產化
頁巖氣資源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技術突破和裝備升級直接關系頁巖氣發展。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彭齊鳴曾指出,近年來我國頁巖氣勘查開發技術及裝備基本實現國產化,水平井成本不斷下降,施工周期不斷縮短。據介紹,我國已初步掌握了頁巖氣地球物理、鉆井、完井、壓裂改造等技術,具備了3500米以淺水平井鉆井及分段壓裂能力,自主研發的壓裂車等裝備已投入生產應用。
據悉,中國石化作為頁巖氣開發的領頭羊,在頁巖氣國產化設備及配套技術領域均達到了國際較先進水平。剛剛過去的2014年12月29日,中國石化發布了國內首個非商業利益性頁巖氣專題報告——《中國石化頁巖氣開發環境、社會、治理報告》(ESG報告)。該報告顯示,作為中國頁巖氣勘探開發的領跑者,中國石化已初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國頁巖氣地層特點、適應性良好的水平井優快鉆井、長水平段壓裂試氣、試采開發配套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頁巖氣開發配套技術系列,相關裝備國產化也取得重要進展。
另外,在此之前的10月,中國石化國產橋塞及配套技術成功應用,這是國產橋塞及配套技術首次大規模應用于頁巖氣商業開采,它的成功應用完成了頁巖氣工程技術裝備自主化、國產化的“最后一塊拼圖”,標志著中國頁巖氣開發核心技術裝備制造完全擺脫對外國公司的依賴,全面實現國產化。
除了兩桶油等頁巖氣開發的國企主力軍,在頁巖氣開發中,民企中也涌現出了一些后起之秀和領軍企業,舉例來說,杰瑞集團自主研發的“阿波羅”壓裂車最高功率可達4500馬力,是目前全球單機功率最大的壓裂車。據介紹,該壓裂車將中國油氣壓裂作業帶入了全新渦輪時代的同時,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擁有渦輪壓裂裝備的國家,標志著我國在能源關鍵裝備上又一次取得重大突破。
雖說民營企業在頁巖氣開發中有一定成績,但仍與央企捷報頻傳形成了鮮明對比。彭齊鳴指出,將積極營造有競爭、有活力、有秩序的頁巖氣勘查開發市場,進一步向社會出讓一批頁巖氣勘查區塊,使更多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社會資本進入頁巖氣勘查開發領域。
多地布局須警惕風險
據預測,未來幾年,中國頁巖氣設備需求年均增速在50%左右。頁巖氣開發的良好市場預期,令頁巖氣資源豐富及擁有能源裝備制造業根基的省市紛紛布局,謀劃建立規模龐大的頁巖氣裝備制造基地。
作為國內頁巖氣開發的主戰場,川渝兩地最早發力頁巖氣裝備制造,成為相鄰最近的競爭對手;山東省預計2015 年頁巖氣裝備制造業收入將達到200億元,2020年將達到500億元;江西省于2015年開年之際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等國內頁巖氣等油氣資源專家學者,對該省頁巖氣勘查開發進行研討。
與各地政府的規劃熱情相比,部分行業專家保持著對當前產業發展的冷靜。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表示:“現在頁巖氣的概念很熱,但國內頁巖氣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還面臨許多問題。頁巖氣裝備制造業的發展還受到很多制約,也潛藏很多風險。”
“頁巖氣的產業化發展,裝備和技術的國產化是關鍵。”任浩寧表示,在頁巖氣漫長的產業化過程中,許多企業在裝備制造業領域的投入都有可能難以得到回報,“僅憑地方政府以組建產業基地的方式推動肯定是不夠的。”
政策扶持至關重要
對于油氣裝備業的發展,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張抗表示:“我國非常規油氣的發展不缺技術和資源,缺的是體制和動力,這正是限制發展的根本原因。如果上游開放了,整個行業就成了活水。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了,未來將出現大量的中小型企業良性競爭、蓬勃發展的局面。而這一局面將會為裝備制造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可能將創造出新的歷史。”
對此,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也持類似觀點,其認為我國頁巖氣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資金、技術和資源問題,而是體制問題。張大偉說,我國頁巖氣資源非常豐富。如果能夠破除體制機制等各方面的障礙和壁壘,頁巖氣產量有望取得大幅提升,并將帶動裝備制造產業的快速發展。
中國石油石化設備工業協會首席顧問趙志明表示,國內頁巖氣的勘探開發決定了裝備產業的發展,而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能否開局良好,政策扶持至關重要。
趙志明表示,未來國家需要積極開展有效推動頁巖氣快速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探索形成低成本的發展思路。對于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與裝備產業的政策扶持,他給出了三點建議:一是價格補貼;二是稅費減免; 三是設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推動頁巖氣工程技術與配套的設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