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霧霾來襲”、“煤炭降價”等新聞頻繁被報道,如何將煤就地轉化實現經濟再增長,如何治理霧霾等成為社會關注熱點。在特高壓輸電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并在國內逐漸成熟和發展之時,似乎上述問題都有了解決和改變的途徑。
11月4日,“兩交一直”特高壓工程,即“淮南—南京—上海、錫盟—山東、寧東—浙江”特高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其中,錫盟—山東特高壓交流工程的開工,標志著我區首條特高壓外送通道正式開工建設。
建設
11月6日下午,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境內的一片空地上,幾臺挖掘機正將地面鏟平,數十輛大車來回穿梭運料。錫盟至山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正在施工中。
當日氣溫已進入零下,施工現場風力高,陣陣冷風中摻雜著白灰和塵土,打到臉上有種刺痛感。為了預防和減輕白灰對長期作業人員皮膚的腐蝕,施工現場有灑水車灑水降塵。
劉搏晗是施工現場僅有的兩名女性工作人員之一,也是該項目的工程師。錫盟—山東特高壓交流工程是她博士畢業后參與的第二個特高壓建設工程,“這里風沙大,比較冷,不太習慣”,劉搏晗到施工現場已一個月時間,嘴唇上起的血泡還未完全愈合。“我們已經啟動了冬季施工措施,以保證工程的進度和質量,施工進展要盡量達到預期目標,預計12月份停止施工,待天氣暖和時再開工。”劉搏晗指著工程指揮部后側建起的暖棚說。
項目施工單位經理張興旺介紹,通過5年的努力研究和試驗,特高壓技術已經在國內非常穩定和成熟,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外送通道線路總長730公里,投資178億元,預計2016年年末就能建成投用。
這項工程得到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劉搏晗說,當地政府專門設置了領導小組,幫助協調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錫盟—山東特高壓交流工程進展順利,一個月的時間場地就做出了一半。張興旺認為,工程進展速度之快,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做這行20多年了,這么支持特高壓的政府不多見。”
優勢
采訪中,許多人提出疑問。什么是特高壓?特高壓為何受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如此重視?眾多闡述中,國網蒙東電力的一位工作人員這樣描述,“如果超高壓是電力中的省級公路,特高壓就是高速公路”。
特高壓與以往的輸電技術相比,具有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率高的特點,可以滿足大容量、遠距離的跨區輸電要求。能夠把內蒙古的電力送往華東、華中、華北等用電集中的地區。
“中東部人口多,經濟又發達,用電量大。”國網蒙東電力的工作人員說,目前中國發電主要靠燒煤或靠水力,核能發電只占很少部分。中國的煤炭資源主要聚集在距離中東部及沿海地區上千公里之外的西部地區,其中包括內蒙古東部,“所以,中國需要長距離大容量傳輸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