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石油勘探開發異軍突起,石油市場的貿易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原油貿易重心加速東移使原油價格高位震蕩,導致大量投機資金涌入期貨市場進行炒作。當前國內外石油貿易格局正發生巨變,市場化機制改革步伐提速。監管層多次表態,爭取年內在上海推出原油期貨,配合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5月28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楊邁軍在第十一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表示,原油期貨將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未來還會將相關政策推廣復制至其他國際性較強的成熟品種,提升現有品種的國際影響力,推動期貨市場全面雙向開放。
屠光紹:上海將加大金融創新力度
“為更好地支持經濟的轉型發展,上海市必須以金融改革創新為抓手,不斷加深金融改革建設。”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在第十一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表示,通過加大金融創新力度,增強資源配置能力,從而進一步帶動上海服務全國的能力和影響力,是下一步上海的重要任務。
屠光紹指出,近年來上海經濟增長質量不斷提高,經濟結構轉型成效日益顯現,包括期貨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在服務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民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得益于證監會等有關部門的支持,也得益于上海期貨市場和期貨行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屠光紹表示,在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在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過程中,期貨市場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上海市政府將繼續按照中央推進期貨市場建設的要求,配合證監會等部門,通過自貿區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聯動,加快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推動上海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不斷提高上海期貨市場服務全國的能力,提升期貨市場的國際地位。
原油市場凸顯中國因素
隨著原油消費持續增長,我國石油消費已經成為影響國際油價的因素之一。2013年我國石油進口2.8億噸,對外依存度達到58%,預計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原油進口量還將繼續增加。
在中國石油需求占比不斷擴張的背景下,國際石油市場的格局也悄然出現新變化。2013年美國原油產量達到5.1億噸,增速達到13%,連續第二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極大地影響了全球能源格局,成為石油工業主要的增長源。
經濟合作組織石油產量2005年達到峰值后逐年呈下降趨勢,而近年來歐美和北美的石油消費增長較快。目前部分新興市場的國家石油消費增長速度已放緩,今后石油消費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
從中長期看,世界石油的供需將總體保持寬松局面。這樣一個寬松的供需基本面,對國際油價將產生重要影響。原油價格近期基本維持高位震蕩,而影響市場的主要有三個重要因素:一是頻繁的地緣事件,導致原油溢價攀升;二是石油炒家影響油價波動;三是國際貿易的影響,亞太地區貿易在不斷上升,亞太地區石油的敏感度進一步增加。
作為消費中心,中國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的參與程度越來越高,在為世界提供更多流動性的同時,也面臨更多的價格波動風險。“中國作為原油消費大國,全面把握全球石油的供應形勢,研究世界石油市場的變化,對促進國內外原油市場的穩定,推動國內石油市場機制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國家能源局油氣司綜合處處長楊青表示。
迪拜商品交易所(DME)首席執行官Christopher Fix指出,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貨能否成功取決于能否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價格,中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原油,在此背景下應該形成中國特有的消費者價格。
2013年11月,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在上海自貿區注冊成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負責原油期貨上市籌備工作。“石油期貨承載的含義,就是中國期貨市場開放的問題。中國期貨市場的開放,首先要從原油等新產品開始。”ICE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杰夫指出,推出原油期貨最大的影響,就是市場機制可以在石油這個全球最大的商品領域得到發揮,原油期貨將使中國的市場結構發生更多實質性變化,更有利于競爭,更有利于國際化,也會對國際石油格局造成影響。
三類“鳳凰”冀望原油期貨
原油期貨不僅是一個期貨品種上市的問題,更關乎中國實體經濟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場國際化戰略布局。新“國九條”的精神明確表明,任何一項金融創新最后的落腳點都應該是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隨著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實體經濟要走出去,首先要實現金融管理機構、期貨交易所的國際化,通過原油期貨等國際化新產品上線,把中國的原油市場真正帶向國際市場。
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平臺筑巢的消息,已經引來了三類“鳳凰”的目光。其一是石油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正積極走向國際的他們,正面臨著如何規避走出去風險的煩惱。
此次會議中,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生產經營部副主任周立偉表示:“近年來國際原油價格一直高位波動,地緣矛盾時有發生,開采成本在提高,導致企業走出去風險在加大。在能源版圖發生改變之際,中國的石油企業達成了共識,那就是積極支持和推動原油期貨上市,利用原油期貨規避風險,保障中國能源安全。”
中海石油化工進出口公司副總經理姚軍也表示:“目前,我們在價格談判中,還是被動接受國際價格。原油期貨的交易平臺對企業而言有兩方面意義,一是提供了管理風險的手段;二是更有利于石油進口大國——中國在國際原油定價體系上占有一席之地。”
其二是境外機構關注原油期貨的推出,他們有著成熟市場的交易經驗、知識和技術,十分急切地盼望能夠進入這個市場。
臺灣群益期貨董事長孫天山笑稱,原油期貨國際化要實現共贏最好的方式就是開放,他們可以提供IT經驗,包括智慧下單、移動止損單以及風控機制等。“如果能開放到讓期貨商成為交易會員更好。如果不行,也可以通過國內的期貨公司介紹臺灣的客戶來大陸交易所做交易。”
其三是期貨公司非常關注,會上多位期貨公司高層均表示,對原油期貨品種,公司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組織的架構上,人才的儲備上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和準備。海通期貨、南華期貨以及銀河期貨等期貨公司總經理紛紛表示,原油對公司乃至行業的定位起著舉足輕重地作用,因其是國際性很強的品種,對服務國際性客戶的能力要求較高。各家期貨公司均為原油期貨的上市專門成立了一個部門,引進了海外市場有相關經驗的、卓越的員工團隊,已經為原油期貨上市做好了較為充分的準備。
推動期貨市場全面開放
回顧過去,原油期貨的籌備工作已將近進行了十年有余。目前,國際能源中心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國內的期貨公司也整裝待發,企業也翹首以盼,境外機構亦是備加關注。此外,原油事關國家戰略,原油期貨的上市得到國家各個部委的大力支持。可以說,原油期貨上市已是眾望所歸。
對原油期貨上市的具體日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表示:“要扎實推進國際化原油期貨市場建設,爭取年內推出原油期貨。”
“目前經過多方努力,原油期貨的上市正處于亟待突破的關鍵時期,交易所和相關各方將進一步凝聚共識,形成合力,盡快推出。結合原油期貨的上市,交易所也將全面推進規則體系的重構與完善,為提升監管效能、促進監管轉型夯實制度基礎。”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楊邁軍表示,2014年擬進一步完善風險控制和違規處理辦法,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凈化市場環境;并進一步放松市場管制,強化誠信約束,致力于建立一套接軌國際慣例的法規體系。
楊邁軍表示,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落戶上海自貿區,要利用制度創新“高地”的優勢,積極推動相關配套政策和規則體系的落地實施,并適時啟動仿真交易,確保各環節運行順暢。待時機成熟,爭取盡快推出原油期貨,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監管、總結經驗,為國內期貨市場的開放創新探索發展道路。
楊邁軍還表示,與原油期貨的推出并行不悖,可以將外匯、海關、稅收等方面取得的政策突破,推廣復制到市場發育更為成熟、現貨市場國際化程度較高的有色金屬、貴金屬、天然橡膠等其他期貨品種,通過境外客戶的廣泛參與,提升現有品種的國際影響力,并以點帶面,推動期貨市場的全面雙向開放。在探索推進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國期貨監管體系的會員和投資者制度以及跨境監管制度,推廣適用于全市場。此外,還將積極研究探索和境外交易所的合作,促進交流融合,更好地發揮我國在全球定價體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