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在加快頁巖氣得商業化進程,預計到2015年,在涪陵建成超過50億立方米/年頁巖氣產能,2017年建成100億立方米/年產能,建成中國首個實現商業化運營的頁巖氣示范區。但是,目前頁巖氣市廠卻產生了兩極分化的現象。
尚普咨詢能源行業分析師指出:目前,我國頁巖氣市場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對于央企而言,正在加劇實現的大規模開發,目前,由中石化負責的涪陵頁巖氣共生產3.6億立方米,銷售3.42億立方米,銷售額5.8億元。對于民企而言,則正處于進退不得的尷尬境地。
國土資源部在2012年對20個頁巖氣區塊面向全社會進行招標,包括央企和民企在內的很多企業參與了競標過程,但是一年多之后的今天,很多中標的業主,尤其是民企卻至今遲遲未能開始相關的勘探開發運作。此外,我國的補貼政策遲遲沒有到位,也是使企業不敢輕舉妄動的原因之一,涪陵頁巖氣田于 2013年3月正式開鉆,但目前仍未能拿到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業開發的熱情。
勘探開發頁巖氣,在我國屬于首次,參與招標的絕大部分企業都缺乏勘探開發經驗。由于中美地質差異太大,也無法簡單照搬美國經驗。此外,勘探開發頁巖氣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對于年營業額以百億、千億甚至萬億計算的石油央企,可以投入數十億元,并在三年甚至五年不求回報,因此,上述困難并沒有阻擋央企勘探的熱情,但是對于民營資本而言,卻無法承受如此高昂的投入和風險,也就不敢輕易進行勘探開發,所以等待觀望,甚至謀劃退標。
尚普咨詢發布的《2014-2017年中國頁巖氣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巖氣是新生事物,我國沒有勘探開采經驗、沒有現成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準則,更沒有頁巖氣開采井場開采的守則,加上政策還不完善,因此,頁巖氣的開發勘探還面臨巨大的難題,尤其是在央企和民企之間,正在出現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