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石油(7.69, 0.02, 0.26%)集團官網披露,5月21日,中石油集團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簽署《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輸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
值得注意的是,中石油官網并未公布供氣價格,這使得中俄天然氣價格談判中最受市場關注的價格問題仍處于市場猜測之中。
不過,此筆大單落地,無疑將增加中國天然氣的供應渠道,按照380億立方的進氣量計算,約占我國2013年全年天然氣進口量的72%。
價格尚未公布
中俄天然氣談判已持續多年,價格一直是雙方的最大分歧所在。中石油高層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俄羅斯每年要向歐洲出口千億方的天然氣,若低于歐洲的售價,對俄羅斯而言是挑戰;中國也從其他國家進口天然氣,若從俄羅斯的進價高于其他國家的價格,對中石油的挑戰也是巨大的。
據媒體綜合報道,通過幾輪討價還價,俄羅斯表示售氣價不可能低于370美元/千立方,中國石油則表示不可能高于230美元/千立方。目前,俄羅斯天然氣的開采成本大約是100美元,供應本國的價格大約是150美元,供應白俄羅斯的價格是200美元,出口歐洲的價格則接近400美元。
盡管價格成謎,但此筆天然氣大單無疑將有效增加中國的天然氣供給。中國石油《2013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到1676億立方米,進口量達到53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到31.6%,已超越伊朗成為全球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報告預計,2014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將達到186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0%,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將增至6.3%。
普氏能源資訊分析師認為,從清潔高效角度看,未來發展中國家對天然氣發電的需求會很大。對中國而言,進口俄氣將有效增加天然氣供應渠道,且在運輸方式上,用管道比用船運更劃算。
據中石油官網信息,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目標市場主要是我國東北、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
對于簽署該筆大單,中石油稱,將滿足中國國內能源消費增長、改善大氣環境、優化能源利用結構、促進能源進口多元化等需求,并帶動沿線地區相關產業發展。
優先利好管道設備商
中石油稱,合同約定,主供氣源地為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氣田和薩哈共和國恰揚金氣田。此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負責氣田開發、天然氣處理廠和俄羅斯境內管道的建設,中國石油負責中國境內輸氣管道和儲氣庫等配套設施建設。
雙方供氣,管道先行。這也意味著,管道設備企業有望成為此筆天然氣大單落地的最先受益者,A股上市公司中主要包括金洲管道(7.14, 0.00, 0.00%)、玉龍股份(14.51, 1.32, 10.01%)等。
城市燃氣企業也將成為受益者。卓創資訊天然氣分析師王曉坤指出,城市燃氣企業尤其是東北等天然氣欠缺地區,未來居民、工業用戶或實現煤改氣、油改氣等項目,當地城市燃氣公司也有望異軍突起。
“當前尚未有長輸管網通至東北地區,東北地區氣源多來自中石油大連接收站以及西北、東北LNG工廠。LNG市場價格相對來說較高,此次管線貫通有利于東北地區油改氣、煤改氣等進程。當地城市燃氣公司以及相關產業將受到巨大影響。”她稱。
而中石油作為氣源供應企業能否從此筆大單中受益,則取決于雙方最終談定的進口價格。按照目前的進口氣價,中石油進口天然氣業務并不賺錢。一季報數據顯示,中石油2014年第一季度銷售進口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虧損14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