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昨天,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向中國石化頒發1號生物航煤技術標準規定項目批準書,中國第一張生物航煤生產許可證落戶中國石化。
從10個月前,首架加注了中國首次自主知識產權生物航空燃油的民航飛機在虹橋機場試飛成功,到今天,我國生物航煤正式邁入產業化和商業化階段。我國的生物航煤都經歷了哪些發展過程?由餐飲廢油、椰子油等構成的生物航煤和普通航煤究竟有哪些區別?生物航煤產業化、商業前行之路還有哪些阻力?
記者現場看到,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中,裝著半瓶像清水一樣的液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就是生物航煤,很難想象它們是從椰子油、海藻油、餐飲廢油或動物脂肪等中提煉出來的。中國石化下屬鎮海煉化副總經理戴寶華介紹,生物航煤就是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產的航空煤油。
戴寶華:生物航煤的特點是原料來源可以再生,其中包括動植物油脂,還有農林廢棄物。11年12月就開始進行了以棕櫚油為原料的試生產,12年10月為了拓寬原料來源,以餐飲廢油為原料進行了第二次試生產,2013年3月進行了以餐飲廢油為原料的第三次試生產。
與傳統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具有很好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作用。
中國石化下屬鎮海煉化杭州石化生產處方勝良:到2020年,如果這個項目按正常的日期投產,可以減少1.9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現在,“生物航煤”終于不再是紙上談兵,而已付諸實踐。中國民用航空局適航司副司長徐超群表示,標準書的發放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后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國家,中國石化成為了國內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產技術的企業。
徐超群:頒發證件的重要意義在于,我們確立了一套完整的國家標準,標準的制定能在國際上確定一個國家在行業中的地位。
與此同時,標準書的發放也意味著對生物航煤性能的肯定,它不僅可以商用,用起來的感覺與傳統石油機航空煤油相比也并不差。
徐超群:我們審定的過程有三個階段,一個是它的理化指標,這個國際標準轉化到我國的標準是一樣的,在這個標準上,實驗室的數據沒有問題。我們還增加了兩項中國特色的審定,一個是發動機臺架試驗,另外一個是飛機的實際試飛。這兩項結果顯示,一號生物航煤和傳統的石油機3號航煤飛機的性能指標基本沒有太大差異,但這只是實驗結果,還要經過今后長期的考驗。
中石化科技部副主任徐惠說,此次通過審定的只有棕櫚油和餐飲廢油,雖然生物航煤有千般好,但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燃料。
徐惠:大家不要以為生物燃料可以100%替代礦物燃料,人類的減排實際上是找一部分替代物來替代礦物燃料。
此外,就全球而言,由于原料來源緊張造成的成本問題,再加上商業運行周期等原因,大面積商用困難、阻力著實不小。徐超群判斷,生物航煤真正和傳統產品面對面的較量,恐怕還需要一定時間。
徐超群:在全球來講,生物航煤的成本還是有劣勢。到目前為止生物燃料大部分處于研發試用階段,大量投入商業運行還要經過一定時間和商業周期。我國想要完全投入商業運行,和石油機傳統燃料一起競爭還需要一定時間和周期。
不過,從長遠來說,低碳環保正在路上,更是未來國家重點發展的大方向,徐超群透露,國家下一步會在生物航煤方面進行更多政策鼓勵。
徐超群:我們在政策上大力鼓勵綠色出行、低碳環保,未來會在財務補貼或在其他方面鼓勵生物航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