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原油期貨周一(1月20日)紐約時段盤初擴大跌幅,并刷新日內93.65美元/桶低位,隨后小幅反彈至94美元下方,因日內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GDP增速放緩,同時該國工業產出增幅也不及預期。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發布2013年中國系列宏觀經濟數據。中國四季度GDP同比增長7.7%,符合市場主流預期,中國也達成了年初時設立的7.5%的經濟增長目標。
數據還顯示,2013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9.7 %(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11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12月份比上月增長0.71%。1-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
Sucden Financial Ltd高級分析師Myrto Sokou表示,“日內公布的中國經濟數據不溫不火,這增添了投資者對該國經濟中期表現的不確定性。另外,近期伊朗與六國就核問題達成妥協,料將加劇未來幾日油價的下行風險。”
伊朗外長Ali Akbar Salehi近日來國家電臺接受采訪時稱,“伊朗會自愿將鈾濃縮活動暫停至20%水平,以此換取西方制裁的緩解。”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第五大產油國。
Manaar能源資訊及項目管理公司咨詢顧問Robin Mill表示,“短期而言,中國是左右原油市場走勢的關鍵,中國數據走軟也意味著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的需求下降。相較歐洲和美國,我認為原油市場對中國需求的變化更加敏感。”
中石油副總裁薄啟亮周一曾表示,2014年中國的年石油需求將從2013年的4.9億桶增長至5億桶。
據CFTC上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14日當周投資者將WTI多頭頭寸削減17455張期貨與期權合約,至229722張期貨與期權合約,為2013年11月26日來最低水平。
國際能源署(IEA)明日將在巴黎公布2014年月度報告,報告將包括對2014年原油供應及需求的預期。
北京時間01:52,NYMEX原油期貨報93.91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