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光伏業紛紛轉向下游發展獲得轉機的同時,更有企業直接將觸角伸向民用市場—家電領域。昨日,香港上市公司漢能太陽能主席兼行政總裁代明芳透露,該公司將采用薄膜技術發展家電產品,目前正與國內大型家電廠商進行洽談,且已經開始小批量生產。業內猜測,由于技術限制,漢能進軍家電領域首選太陽能熱水器的可能性較大。但由于家電行業競爭激烈,想在此領域分羹并不容易。
加碼下游 看重民用領域
據代明芳介紹,漢能目前八九成收入來自出售產品給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今年內,下游收入占比難以提升一兩成,思慮再三,公司考慮將研發投資重點向下游轉移,從優化產品角度著手。其中考慮到民用產品存在很大發展潛力,因此公司將設立一個應用產品試驗部門,專門開發此類產品,希望借此未來2-3年內不再需要接受政府補貼。
至于漢能將入駐哪一家電品類,代明芳并未給出進一步說明。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認為,漢能太陽能如果要進軍下游家電行業,選擇太陽能熱水器的可能性較大。
首先,太陽能熱水器領域相對來說行業門檻不高,進入相對較為容易;其次,漢能太陽能作為上游組件設備供應商,在部分元器件、太陽能光熱利用方面應該有一定的基礎。
“更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家電產品,渠道很重要,太陽能熱水器盡管發展了很多年,但是在渠道方面呈現散、亂、小的特征,沒有形成像蘇寧、國美這類強勢壟斷型渠道商,渠道商的話語權不高給后進入的企業留下了較大發展空間。”梁振鵬說。 另外,他認為,漢能選擇現在進軍太陽能熱水器領域存在一定機會。“在城市中,很多居民區都沒有安裝太陽能熱水器,或者是僅有頂層住戶安裝,另外在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也將產生更多機會”。
尚無更多企業加入
即便如此,和漢能有著相同想法的光伏企業卻并不多。昨日,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到多家國內光伏企業負責人,他們均表示“暫時并沒有進軍家電”的想法,而“家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則成其主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業們的三季度業績紛紛報喜,數據顯示,34家光伏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度的營業總收入合計為1530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398億元增長9.4%。同期內,這34家光伏上市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和為69.7億元,同比大增67%。
然而有業內人士擔心,當前中國光伏業正在重演曾經輝煌時瘋狂出海的擴張之路,只不過這一次的戰場回歸到了國內,而在相關具體政策尚未落地、電網問題并未徹底解決之前,光伏可能再次落入產能過剩漩渦。此外,卓創資訊新能源行業分析師王曉坤認為,下游電站建設對補貼依賴性過高,如果利好政策因為某些因素終止,這很可能會給企業業績帶來壓力。
另辟蹊徑 風險猶存
表面看來,出于對過剩的擔憂,漢能此時選擇另辟蹊徑進軍家電行業似乎正規避了與大部隊的競爭壓力。然而,有觀點認為,漢能所選的路在盈利方面同樣存在較大風險。數據顯示,目前太陽能熱水器企業生存現狀并不樂觀,日出東方披露的前三季度財報顯示,2013年1-9月,日出東方凈利潤為2.69億元,同比下降11.57%。此外,近年來日出東方、力諾瑞特、桑樂、天普等企業均在向空氣能熱水器領域布局,這被業內稱之為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逃離太陽能。
業內人士警示稱,無論是下游電站還是家電行業,延伸產業鏈或拓展自身業務無可厚非,但提前必須做足準備,整體做好科學布局,同時在運作過程中把握好內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