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污染已經讓一些中國城市不堪其擾,面臨驟升的環保壓力,中國政府和企業不得不加速減少煤炭的使用。而在目前國內天然氣年產量以個位數增長的情況下,不得不更多地進口天然氣來實現這個目標。在太平洋(601099,股吧)的另一邊,頁巖氣的繁榮在美國掀起“非常規油氣革命”,《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近期對全球數據的分析顯示,北美頁巖油氣產業的崛起有望幫助美國在今年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油氣生產國。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近日在紐約共同舉辦了一場“美國能源新展望—對中美關系的啟示”論壇,與會中外能源專家認為,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對于國際天然氣市場、進而對于中國天然氣進口都將產生深遠的意義,還將影響美中兩國在中東的互動。
美國的“非常規油氣革命”在減排方面對中國帶來很大啟示。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據了主要的位置,目前,中國政府面臨很大的減排壓力。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18年,中國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都將翻倍,那時對外依存度將達到40%-45%。而與此同時,天然氣大量取代煤炭的使用使得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不斷創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新低。
與會專家認為,不論從成本還是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實際上并不指望能夠直接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中國感興趣的是美國成為一個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然后加速液化天然氣市場的全球化,打破目前的市場區域劃分,這樣中國就不用承擔天然氣溢價了。當然,如果中國能夠直接從美國購買液化天然氣,其象征意義比實際意義可能更大。
《華爾街日報》近日援引全球最大能源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數據報道稱,今年中國的歐佩克原油年進口量將首次超過美國。頁巖油氣產業的興起以及美國石油消費的平穩降低了美國對中東等地區進口石油的依賴度,但與此同時,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卻在與日俱增。
部分與會專家認為,這種變化加劇了美中兩國在中東地區某種程度上的緊張關系。
也有專家認為,隨著美國“非常規油氣革命”的繼續發酵和世界經濟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美國戰略也作出了重大調整,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東在美國全球戰略中重要性相對下降,這一趨勢在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一定壓力和挑戰的同時,也為中美兩國的合作帶來了一些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