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日國土資源部召集第二輪頁巖氣中標企業在京召開會議,了解各個企業區塊勘探進展情況以及實際中存在的問題。今年初,16家企業在國土資源部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中獲得19個區塊探礦權。但截至今年6月,除華電煤業集團有限公司位于貴州綏陽頁巖氣區塊鉆探工程已啟動外,其他中標的企業正在制定勘探方案。也有企業轉讓中標礦權。重慶礦產資源開發有限公司4月向華能國際(5.31,0.08,1.53%)電力開發公司轉讓礦權,出讓大部分股權。按規定,16家企業中標區塊勘探期為3年,國土部要跟蹤相關區塊勘查進展,對沒有完成承諾工作的探礦權人進行處罰。據中煤地質工程總公司有關人士稱,在第二輪招標中,該公司中標了2個區塊,勘探任務量很重,加之此前在頁巖氣勘探經驗相對較少,整個地質勘查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才能確定氣量的多少、商業前景等重要的數據資料,而其他企業也存在這種情況。
勘探專家認為,目前第一、第二輪頁巖氣招標區塊全部位于未被“三桶油” 登記的地區。這19個區塊地質資料、資源條件、基礎設施等普遍較差,幾乎沒有可查的地質資料。而這16家中標企業本身又缺乏油氣勘探經驗,加之勘探開發成本過高,多數中標企業開采資金很難到位,進展緩慢在情理之中。這16家企業都沒有從事石油、天然氣等傳統油氣開發的經驗,其中有2家為民營企業,4家是在投標前3個月之內成立的,大部分并不掌握頁巖氣勘探等相應的開發技術。中國能源網研究中心分析師田婷稱,上述情況造成企業中標后因種種原因不得不轉讓或尋找其他企業合作。按照中標企業的標書,19個區塊3年內將投入128億元的勘查資金,平均每個區塊承諾總投入高達6.7億元,遠高于招標最低要求(0.9 億元)。田婷認為,投入承諾過高,會影響企業后續效益。在當前頁巖氣井產量普遍較低,地質資源無法確定,頁巖氣大規模產業化難以短期實現的情況下,企業僅靠中央財政0.4元/立方米的補貼,遠遠無法在近期對沖高額的勘探投資成本,進行勘探開發有巨大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