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中石油員工低價團購千套房,曾引起媒體關注。時間過去3年,這筆交易又有了新的進展,在二手房市場,不少這批團購房源正在以當初4倍左右價格出售。值得注意的是,當年中石油下屬公司的團購,就曾坐享超低折扣優惠,遠遠低于周邊房源的市場價。
對此,有媒體算了一筆賬。中石油以內部價每平方米8170元出售給員工,當時周邊房源市場價每平方米就達23000元,現在這些房源出售價每平米單價在3.5萬-4.2萬。簡單說,很多房子利潤率可超400%,不少擁有這些房源者三年躺著就能賺到六七百萬。誰才能有這樣容易賺錢的本事?在中國,相信無數人第一念頭,就會想到壟斷。
這是因為,壟斷總是與“暴利”這兩個字聯系在一起的。而達成“暴利”的手段,說到底,也就是掠奪,通過擠占與盤剝民生利益,來實現壟斷的既得利益集團最大化。中石油員工低價團購房子,高價進行變現,其實也還是壟斷掠奪的一種復雜變種。
隨著這些年壟斷行業部門干部員工的“天價年薪”與“超級福利”不斷被公之于眾,民意對壟斷批評斥責也越發高漲。盡管民意聲討未能撼動壟斷依存的堅實底座,壟斷仍然還在享受著體制性庇護,但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壟斷在更加注重與民意進行博弈的同時,相關掠奪手段也不斷變化,更為隱秘。體現在壟斷行業干部員工的待遇實現上,則更加注重選擇隱秘的路徑,來將公開利益轉化為壟斷行業干部和員工的既利利益。
從不久前引起關注的壟斷行業發“年終獎”種種傳聞,到現在中石油的“團購房”又現重重迷霧,都在表明,當前如何突破權力與資本層層包裹,來揭開壟斷掠奪的隱秘面紗,發現壟斷將公共利益據為己有的丑陋與不公,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從反壟斷的視角來看,作為一項任重道遠的系統工程,反壟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致的事。但是,如果不能將壟斷存在的種種弊端公之于眾,不能正視壟斷存在的巨大不公,又何談去鏟除壟斷來還原社會公平正義呢?
不妨就把中石油團購住房這事當作調查分析壟斷進行隱秘掠奪的一個切口。收入分配改革最大的意旨,在于公平。沒有市場公平性,也就沒有收益正當性。中石油當初憑什么能夠以那么低的扣折拿房?為什么這批房源最后又會流向這家公司的中高層?很顯然,天上不會掉餡餅,開發商是不可能無緣無故將低價房拱手送給壟斷企業的,而作為交易,壟斷企業又施以怎樣的利益補償呢?無疑,這樣的利益補償,就是在透支公共利益。
過去我們一談到壟斷過度福利問題,往往都是圍繞那些能夠清晰擺出來的賬目而談。種種事實表明,壟斷恰恰就是離信息公開很遠的行業,很多壟斷企業本身在成本與利潤的問題上,就是重重迷霧。在這樣的語境下,壟斷行業就更容易把通過不正當競爭獲取的利潤進行轉移,據為行業員工的私利了。這些年,有關壟斷暴利的聲討,有關國企分紅的吁請,總是不絕于耳。然而,盡管暴利早就是被證明客觀存在的,但公眾卻始終難以看到壟斷還利于民的誠意,也沒有體會到分享成果的幸福感。
從這個意義講,現在我們必須更加警惕壟斷變相掠奪民生的行為。表面看不到赤裸裸“搶劫”,不代表背后就不存在著陰險狡詐的方式在變本加利地進行盤剝。為什么被公眾頻繁詬病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攔路搶劫”現象始終難以杜絕,為什么在供暖、供電、石油、數字電視等諸多領域,總是出現讓公眾感覺被壟斷挾迫的苦澀與無奈,說到底,也就是很多經過長期的掠奪的壟斷,已經被養肥養大了,具有強大的話語權,可以通過種種路徑將公共話語權虛置一邊。而這一切隱秘掠奪,在破除中石油“團購房”重重迷霧之后,或許就更容易被公眾感知。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