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10日,第四屆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認為,隨著常規油氣資源獲取難度增大,全球油氣勘探正在由以常規油氣為主轉為常規與非常規油氣并重。其中,非常規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勢頭強勁,未來潛力巨大。向深水等新領域進軍、加強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已成全球大勢所趨。
這次年會是在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從低勘探程度向高勘探程度、從常規資源向非常規資源、從國內到國外轉變的關鍵時刻召開的。會上,15名兩院院士以及來自石油天然氣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共56家單位的600余人,圍繞“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資源——中國石油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的主題展開討論。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周吉平,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副總裁韓根生,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地質師蔡希源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總地質師朱偉林在大會主會場作報告。
周守為在致辭中高度稱贊中國石油地質年會對石油工業及中國海油科學發展所發揮的重要推動作用。他說,兩年一次的年會為不同單位和個人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創造了條件。他表示,中國海油已成功建成“海上大慶”,成績喜人。油氣勘探開發方面,近年在渤海等海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時在南海深水獲得了天然氣勘探的突破。他希望與會的專家同行能充分利用年會的機會,交流攻堅心得,總結實踐經驗,創新科研思路,陸海并進,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更大的貢獻。
總地質師朱偉林在大會上作題為《中國近海油氣勘探進展與理論技術進步》的主題報告。報告中,朱偉林首先介紹了中國近海的油氣勘探歷程。他表示,近年來,中國近海的油氣勘探基于扎實的基礎研究,通過認識創新和技術進步,已經步入了歷史最好發展時期,成熟區勘探碩果累累,新區新領域不斷開辟,在渤海獲五個億噸級優質油田群重大發現,在南海北部深水區相繼獲商業性油氣發現,并在鶯歌海高溫高壓天然氣勘探中取得歷史性突破。同時,他認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近海勘探的難度也不斷增大。為此,在做好重點海域的三維地震整體部署、分步實施的基礎上,應繼續加強近海盆地的基礎研究工作,繼續加強認識創新和技術進步,立足已證實的富生烴凹陷擴大儲量規模,積極拓展勘探新區新領域,不斷挑戰勘探禁區,同時堅持對勘探遠景區如前新生代盆地和超深水區的探索。
年會由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石油集團承辦。本屆大會首次邀請國際能源公司知名學者進行報告,并首次設立展板論文,參展論文達80篇。其中,中國海油有來自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中海油研究總院的9篇論文參展。
6月10日,大會為8位優秀展板論文獲得者和10位優秀青年論文獲得者舉行了頒獎儀式,中國海油共有三篇論文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