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打造物探計算新利器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12-29 中國石油報 關注度:0]
摘要: 百余位專家學者聚會西北分院交流GPU發展與應用技術
單節點計算能力提高10倍至20倍;較同等計算能力的CPU,硬件成本降低80%,占用空間僅為CPU集群的10%,可節電80%以上。這就是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得到大規...
百余位專家學者聚會西北分院交流GPU發展與應用技術
單節點計算能力提高10倍至20倍;較同等計算能力的CPU,硬件成本降低80%,占用空間僅為CPU集群的10%,可節電80%以上。這就是在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得到大規模成功應用的GPU(圖形處理器)協同并行計算疊前成像處理系統。
12月21日至22日,“2010年GPU發展與應用技術交流會”在西北分院召開。來自國內外GPU高性能計算領域和地球物理領域的100多位專家學者聚會蘭州,就GPU高性能計算與地球物理技術應用經驗和未來發展進行深入交流與研討。
地球物理勘探是當今油氣勘探的核心技術和重要手段。隨著勘探目標和勘探條件的日趨復雜化,地球物理技術,特別是地震勘探技術從疊后到疊前、從時間域到深度域、從單分量到多分量、從聲波到彈性波,數據量和計算量呈現指數級增加的趨勢。高性能計算技術一直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引領著和制約著地球物理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長期以來,特別是“十一五”末,中國石油十分關注并積極支持打造以GPU為代表的高性能計算利器,加速地球物理勘探新技術的研發應用,為“十二五”持續推動油氣儲量增長高峰期工程的實施做好技術儲備。
西北分院作為中國石油下屬科研機構,在地球物理勘探關鍵技術攻關、前沿技術研究、地學軟件研發等方面長期保持國內領先地位。西北分院突出地球物理技術特色,大力發展復雜構造成像、巖性地球物理識別等高端技術,為推動中國石油海內外重點探區增儲上產做出了貢獻。
西北分院搶占先機,大力發展高性能計算技術,裝備與技術研發應用水平不斷提升。目前,西北分院已建成擁有1.2萬核GPU處理系統、4000核CPU集群系統以及容量達到1400TB存儲設備的大型地震處理解釋平臺。今年下半年開始,西北分院利用CPU/GPU高性能協同工作平臺,對國內冀東、準噶爾盆地和海外的濱里海等地區的項目,開展了地震資料三維疊前時間偏移、波動方程疊前深度偏移和逆時疊前深度偏移的處理與研究,大幅度提升了鹽丘、鹽下等復雜區地震成像精度,取得了顯著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