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南麓的魯克沁油田埋藏著超深、超黏稠油,油藏深度超過3000米。即便在50攝氏度的地層環境中,稠油黏度也在1萬毫帕秒以上。技術人員形象地講,這樣的稠油到了地面,黏稠得就像蜂蜜一般,附著在油管、抽油桿上,用刀子刮才能剝離。
在稠油開發中,吐哈石油人研發了“摻稀生產”工藝。形象地講,就是將稀油通過空心抽油桿注入井下,與稠油混合后通過井下油桿泵一塊產出到地面。由于空心抽油桿內徑較小,一般在21毫米到30毫米之間,而稀油含蠟量高,由此容易因結蠟而發生堵塞。為解決這一問題,稠油井生產過程中要定期進行熱洗清蠟。
針對熱洗效率低的問題,魯克沁采油廠一工區采油工2009年年初立項開展QC質量攻關。QC小組總結熱洗經驗,改進熱洗流程,優化熱洗參數,解決了空心桿蠟堵、稠油上返、油管蠟堵等生產難題。一線采油工還研發出雙泵熱洗工藝,大幅降低空心抽油桿熱洗工作量,有效提高了井筒熱能利用率和熱洗合格率。
截至目前,這個工區累計提泵正洗75井次,成功解決桿堵、管堵、稠油上返69井次。據測算,應用雙泵熱洗工藝后,熱洗合格率從86.7%上升至92.2%,平均單井熱洗周期從38天延長至53天,平均單井熱洗成本從2.5781萬元下降為1.850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