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36—44井叢式井場地處增壓點3公里之外的荒僻地帶,僅靠一套簡單的視頻裝置,就能取得人員駐守井場的治安效果?“不要說3公里的井距,就是8公里10公里的井距,只要裝上電子眼,井場白天黑夜都安然無恙。”看到記者的疑惑,采油七廠廠長祁鳳鸞解釋說,“白155區塊10個井組的80多口油井實施電子哨卡值班1年多來,不法分子沒有入侵1次。”
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前油田每投產1口油井,都要根據油井所處的不同環境,指派1名到2名員工駐守井場,負責油井看護。到本世紀初,由于油田大面積開發,龐大的看井隊伍成為油田用工總量快速增長的主要因素。按照集團公司確立的2015年“5000萬噸油氣當量,7萬人用工”的發展目標,長慶油田借鑒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決定把數字化高端技術嫁接到油田管理中。2009年年初,長慶油田在采油七廠、采油五廠和采油二廠數字化管理成功試驗后,一方面在新區全面推行數字化建設,做到新區建設與數字化建設同步進行。另一方面,積極對白豹、西峰、姬塬、吳定和安塞等老油區實施數字化改造。目前,采油一廠在安塞油田已改造數字化井場128個,采油二廠在西峰油田改造299個,采油七廠在白豹油田改造75個,采油八廠在吳定油區改造148個。
由于數字化管理在老油區現場投入使用,以前每天上井投球、抽油機沖次調節、油井生產參數實時錄入等流程的人工操作,現在全部“打包”到計算機上,員工坐在辦公室里移動鼠標就可以完成,大大減少了用工總量。以白155區塊為例,由于“數字化”的介入,百萬噸規模用工總量由原來的1719人下降到現在的1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