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勘探過程中產生的廢鉆井液一直是油田鉆井企業最頭疼的事兒。如今在江漢油田,鉆井人不再為這事發愁了
9月18日,記者在江漢油田王云3—7—4井完井現場看到,泥漿池里干干凈凈。江漢油田鉆井公司鉆井液專家葉詩均告訴記者:“截至9月18日,我們已回收廢鉆井液9564立方米。這些廢液,三分之一直接用于鉆井的防噴、防漏,三分之二經過處理后,用于二開鉆井。”
鉆井液被稱為鉆井的血液,在鉆進過程中不可或缺,但它污染環境,而且產生量巨大,循環一次之后,就成了廢品。因此,致力于廢鉆井液的回收和再利用,已成為油田的一項課題。
江漢油田鉆井公司回收鉆井液始于2004年。當時,葉詩均是泥漿站經理。年初與公司簽訂全年經濟責任合同后,他和站里一班人開始盤點家底,精打細算尋找降本增效的突破口。他提出廢鉆井液再利用的建議,立刻得到大家的認同。當年便實現回收廢鉆井液5000立方米,用于正鉆井的防噴、防漏,節約成本80萬元。這為完成公司當年下達的任務立下汗馬功勞。
嘗到了精細管理的甜頭后,他們將回收廢鉆井液寫進站里內部經濟責任制,并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2005年回收鉆井液7000多立方米。
回收的廢鉆井液越來越多,超出了防噴、防漏的需求量。看著這些寶貝又將變為廢品,葉詩均一班人犯了愁:由于江漢盆地是鹽湖沉積盆地,所用鉆井液為飽和鹽水體系,其含鹽量達28%。如果不回收,任其回流地表,將對地表土壤、水體和植物造成直接傷害;而且回收的廢液固相含量高、黏度高,不能直接再用于鉆井。
能不能處理后再用于鉆井呢?泥漿站著手進行技術攻關。2005年,首批經過處理的再生鉆井液用于二開鉆井。雖然節約了成本,減少了污染,但由于其抑制地層造漿能力下降,會影響鉆速,所以井隊并不愿意用。
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鉆井公司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將飽和鹽水廢鉆井液回收寫進QHSE管理體系,廢鉆井液回收勢在必行。
于是,泥漿站展開了新一輪技術攻關,使其含處理劑充足,固相含量更合理,API濾失量非常小,防井壁垮塌能力強。這樣一來,井隊紛紛打電話要求用再生鉆井液,再生液現在成了“香餑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