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k48q0"><dfn id="k48q0"></dfn></ul>
<tfoot id="k48q0"><delect id="k48q0"></delect></tfoot>
<strike id="k48q0"></strike><del id="k48q0"><tfoot id="k48q0"></tfoot></del>
  • <ul id="k48q0"></ul>
  • 中國光伏難見“陽光”的三種博弈

    [加入收藏][字號: ] [時間:2012-10-22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關注度:0]
    摘要: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崛起,到2007年產量超過日本和德國,連續4年位列世界第一,再到目前歐美雙反之下的直落千丈,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可謂一番風雨路三千。隨著歐美市場的大勢已去,誰都知道中國光伏產業的出路在國內市場,但很顯然,...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崛起,到2007年產量超過日本和德國,連續4年位列世界第一,再到目前歐美“雙反”之下的直落千丈,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可謂“一番風雨路三千”。隨著歐美市場的大勢已去,誰都知道中國光伏產業的出路在國內市場,但很顯然,20年來,光伏產業消納在國內的產能寥寥無幾,若不是此次歐美貿易保護來勢洶洶,恐怕大多數國人連光伏為何物都不甚知曉。國內市場的開辟何以“步履維艱”?細觀之下,筆者認為糾結在光伏產業之中的3種博弈始終牽制著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

     

      遠銷國外VS國內消納

     

      首先,中國光伏制造業的繁榮興起并非來自于國內市場的需求,而是出于對國外市場的商機捕捉。2000年和2003年,德國先后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促進法》,通過銀行貸款和各種補貼方式大大激增了光伏企業發電的積極性。由此開始,意大利、捷克、美國紛紛步其后塵,大手筆地補貼光伏發電,國內裝機容量頓時激增。但要保障一定的裝機容量就必須得保證有物美價廉的光伏組建進行持續地供應。對于生產物美價廉的組件,歐美國家可并不擅長,昂貴的人工成本和極大的耗電量就使很多企業望而卻步。

     

      就在這個階段,我國浙江、江西、江蘇等沿海省份的企業敏銳地嗅到了國際上的商機。利用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地方政府對新能源產業的大力支持等諸多優勢,中國光伏“投資光伏3年回本,投資多晶硅3個月回本”,這是中國老光伏人都知道的行話,即使是在2010年,英利等許多老牌的光伏企業靠出口光伏組件獲得的純毛利幾乎都超過了30%。如此高的利潤擺在眼前,國內大中小企業豈能不蜂擁而上。

     

      而就在2000年至2010年中國光伏產業在國際市場上風生水起的10年間,中國國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卻遠遠跟不上步伐。不要說普通大眾不知道光伏為何物,連整個電力系統都認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具有波動性、間隙性等一系列缺點,不適合大規模地接入電網。“如果把全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都停掉,任何一個居民和工廠、企業都是沒感覺的,也受不到什么影響。截至到現在,火電依舊是我國發電系統的主力。《可再生能源法》規定的全額保障性收購幾乎就是一紙空談。” 這是一位知名能源領域的專家對10年間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的評價。

     

      全額保障性收購無法落實,《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舉步維艱,而風火發電權互補交易的實施也讓風電淪落到了“花錢買路”的境地。光伏企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為了生存,為了發展,再加上高額利潤的誘惑,也只能把籌碼壓在國際市場上。所以,在這場市場選擇的博弈中,國外市場輕松勝出。

     

      統一規劃VS地方政績

     

      中國到底有多少光伏企業?這個數據恐怕很難說得清。因為在全國有31個省市自治區把光伏產業列為優先扶持發展的新興產業。在這600個城市中,有 300多個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有100多個建立了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而身處其中的光伏企業則數不勝數。以至于2011年中國光伏的產能達到了 40GW,而全世界的裝機容量才28GW。

     

      如果說讓更多的產品遠銷國外是光伏企業自己的選擇,那么這100多個光伏產業基地總不會也是企業自己建的吧?“在南方不少小的縣市,擁有一個大型的光伏企業,等于給自己地區增加了至少一半的GDP,況且光伏產業是綠色新能源產業,政府支持它的發展天經地義,何樂不為?”這是許多業內人士對10年間光伏中小企業數量激增的解釋。

     

      這樣盲目地支持、無序地發展難道國家相關部門看不到?非也!除去明確規定了由中央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發展進行總量目標控制、已經頒布了7年的《可再生能源法》,在中國光伏產業在2011年遭遇困境之后,工信部、國家能源局陸續出臺了關于光伏產業的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紛紛提出了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產業整合、優勝劣汰,優先發展國內市場的要求。但面對岌岌可危的地方企業,不少地方政府依舊不惜一切代價地“袒護”、“拯救”。殊不知拯救了這些完全依靠國外市場的企業,整個光伏產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就能解決?而這些靠地方財政或政府擔保貸款而勉強存貨的企業還能“活”多久?在地方盲目追求GDP的觀念未轉變之時,政策規劃與地方保護主義的博弈相信還將持續下去。

     

      技術革新VS產能擴張

     

      如上所述,在10年間,中國光伏產業的產能已經超過了全世界裝機容量的近一倍,但核心技術卻依然捉襟見肘。以多晶硅企業為例,根據相關研究數據,中國大型多晶硅企業的成本每噸高達35至50美元,有些中小企業甚至的每噸的成本超過了60美元。相比之下,美國、德國大型企業的生產成本幾乎每噸都在在 15~20美元。

     

      成本如此之高,利潤何來?“節能了別人,污染了自己”這句對中國光伏企業的詬病并非無中生有。目前,絕大多數中國光伏企業的生產業務都集中在技術含量低、生產工藝簡單、勞動密集型、污染和耗電嚴重的硅片生產、電池片生產、組件組裝等低附加值環節。在多晶硅提純環節,中國企業采取的依然是“非閉環改良西門子法”,而德國、美國、日本國等企業已經開始采用技術更高、污染較小的“閉環改良西門子法”。但由于“三頭(設備、原材料、市場)在外”的不利處境,許多企業寧愿把資金用來擴充產能來獲取短期的高額利潤,卻不愿用來更新設備或研發新的生產技術,從而獲取長遠的多方面的利益。

     

      如果中國光伏能自己生產技術先進的設備、自己擁有先進的技術專利,何怕它歐美“雙反”?這是許多光伏專家的感嘆。但事實上,在“眼前的錢”和“將來的錢”的博弈中,眼前的“錢”至少已經“贏”了10年。



              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謝謝!
    關鍵字: 光伏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電子樣本 | 郵件營銷 | 網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網 版權所有
    京ICP證120803號 京ICP備0508686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18350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三入口|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青草社区| 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久久国产视频精品|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西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在线看 |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91嫩草亚洲精品|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2019精品| 亚洲天堂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1尤物|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国色天香|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