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在第四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認為,到2030年我國煤層氣產量有望達到900億立方米,“實現煤炭主導能源的安全開發,高效、潔凈利用,要在安全開發方面盡快加大煤礦瓦斯防治的力度,激活煤層氣產業發展潛力,實現煤層氣產業規模化發展。”
煤層氣產業潛力巨大
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絕對比重,有效控制煤炭使用量的增長,大力發展新能源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雖然煤層氣在煤礦安全方面是一個災害,但其主要成分甲烷,與天然氣區別不大,是較好的潔凈能源和寶貴資源。
我國的煤炭資源量位居世界第三,豐富的煤炭資源,使煤層氣產業大規模發展具備了良好的資源條件。一份相關部門的研究報告透露,2015年,我國地面煤層氣開采將達到140億立方米,2020年達到280億立方米,2030年達到630億立方米;礦井煤層氣抽采方面,2015年將達到160億立方米,2020年達到220億立方米,2030年達到270億立方米。
研究表明,到2030年我國的煤層氣產量有望達到900億立方米,在非常規天然氣中比頁巖氣發展更快,煤層氣產業潛力巨大。
“煤層氣產業開發利用是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內容。”袁亮說,從節能效果來看,900億立方米的煤層氣產量與1個新的億噸級原煤產量、1.5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和1個大慶油田的原油當量旗鼓相當,另一方面,煤層氣的開發與運用也將對節能減排發揮重大作用。
煤層氣開發要有戰略定位
2005年以來,國家先后在淮南、晉城、沈陽等地召開現場會,大力推廣瓦斯防治與煤層氣開發的新技術,出臺了一大批政策法規,規范瓦斯治理與煤層氣開發。
經過“十五”和“十一五”的快速發展,我國煤礦區瓦斯抽采取得了技術上的突破,以淮南為代表的煤瓦斯共采關鍵技術解決了松軟低透氣性煤層群開采的技術難題,現在已經在全國開始推廣;地面煤層氣以山西晉城為代表的高煤階煤層氣開發利用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已經建成了山西晉城國家級示范區和煤層氣產業基地,我國煤層氣產業和煤礦瓦斯防治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在煤層氣開發利用方面,煤層氣發電十分重要,被有關部門列為了煤層氣綜合利用規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利用煤層氣發電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國家將鼓勵采用單機容量500千瓦及以上煤層氣發電機組,開發單機容量1000千瓦及以上的內燃機組,以及大功率、高參數和高效率 的煤層氣燃氣輪機發電機組。
目前,全國已列入規劃或在建的煤層氣發電項目裝機容量接近15萬千瓦。“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擴大山西晉城沁水煤田和陜西的鄂爾多斯東源兩個產業基地的產率,實現煤層氣產量突破300億立方米。根據規劃,到2015年,全國瓦斯發電裝機容量將超過285萬千瓦。業內人士認為,煤層氣發電將“大有可為”。
“煤層氣的開發要具有戰略定位。”袁亮認為,我國煤層氣產業已經實現規模化生產,處于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期待通過相關的政策推進,實現體制、機制創新,激活產業發展潛力,鑒于以煤為主的能源格局長期性以及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國煤層氣開發必須堅持井下和地面相結合的 “兩條腿走路”模式,煤層氣地質條件復雜,需要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盡快實現關鍵技術的突破,為產業較快發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