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5日上午消息《金融時報》報道,國際能源署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受美國與歐盟制裁影響,伊朗石油產量已降至20多年來最低水平。
西方能源監察機構國際能源署上周五表示,伊朗9月份石油產量從8月份的每天285萬桶下降至263萬桶,創近23年新低。在過去一年里,伊朗每天石油產量至少減少了100萬桶,伊朗經濟穩定性受到嚴重破壞。
石油是伊朗經濟的生命線,石油產量、出口與收入的下降加速了伊朗貨幣里亞爾兌美元匯率的暴跌。
榮鼎咨詢分析師Trevor Houser指出,伊朗石油收入已較去年下降了60%,德黑蘭正面臨著支付危機,里亞爾兌美元匯率在近期下跌了30%以上。
國際能源署的報告令能源市場感到震驚,市場人士此前預計伊朗石油出口將會回升,因為除了中國、印度與日本定期購買外,韓國與土耳其也開始購買伊朗原油。伊朗石油主要出口這五個國家。國際能源署表示,各國在遵守制裁規定方面“似乎更加嚴格”。
國際能源署還在每月報告中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石油市場供應與需求預測。盡管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但該機構僅將2012年石油需求增速小幅調降每天70萬桶,并維持2013年需求增長為每天80萬桶不變。
該機構表示,因來自伊朗供應減少,石油輸出國組織上月石油產量創8個月新低,尼日利亞與沙特的產量也有所減少,但伊拉克與利比亞石油產量大幅提高。國際能源署認為來自石油輸出國組織9月份石油供應量為每天3120萬桶,較8月份的供應量減少了50萬桶。
這份報告證實近期石油市場供應緊縮現象,原油價格也有所上漲。洲際交易所11月布倫特原油合約本周上漲2.79美元,至每桶114.81美元。紐約商業交易所11月原油期貨上漲了2.30美元,至每桶92.09美元。
國際能源署上周五還公布了石油市場中期預測報告,預測內容覆蓋未來五年前景。國際能源署表示,“最新需求預測要較此前預測更為保守,而供應預測早更為大膽。”
該機構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將在2017年達到每天9570萬桶,高于今年的日均8980萬桶,日均需求相當于每年增加110萬桶,這意味著增長速度要遠遠低于我們此前的預測,經合組織成員國的需求將繼續萎縮,而非經合組織國家的增長速度似乎要低于此前預測。
報告稱,但供應似乎要比此前預測更為強勁,未來五年日均生產能力將增長930萬桶至1020萬桶,供應增長將遠高于需求增長,這將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將部分產能閑置。
國際能源署預計,在2017年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日均供應每年將增加70萬桶,其中80%來自北美新頁巖與石油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