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5日刊出評論說,國家層面對
油價的干預或許將成為今后原油市場上的一個常態,目前最不愿意看到油價上漲的應該是歐洲和美國,美國之所以著急的干預油價,首先,失業率距離民眾滿意還較遠;其次,軍事活動開始增多,油價的高企會增大美軍費開支;此外,美抑制
原油價格有利于“擠壓”俄羅斯的財政收入。
文章摘編如下:
1970年,沙特出口原油官方價格為每桶1.8美元;2008年1月2日,國際原油盤中價格突破100美元。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原油價格一直保持在100美元/桶之下徘徊,這讓市場覺得2008年7月原油市場創下的147美元的歷史價位是一個滑稽的案例,以至于過后很多分析師認為當時市場對原油的炒作達到了極點,原油的合理價位其實應該是在100美元之下。
正因為如此,歐洲、美國、日本等在原油價格突破一定價位的時候總要出臺一些措施進行干預。但毫無疑問,各國對原油價格的容忍度在不斷提高,之前50美元每桶之上的油價大家都覺得高,后來這個容忍度提升到了80美元,到現在來看,100美元的原油價格市場也都逐漸開始接受和認可,并基于這一價格開始制定各種長久措施。
原油在資本市場上被三番五次的“炒作”,而且油價的反彈周期明顯在縮短,這不是一件偶然或隨意的事情。國家層面對油價的干預或許將成為今后原油市場上的一個常態,投資者和消費者對這種干預行為的關注不會低于其對價格走勢本身的關注。
目前最不愿意看到油價上漲的應該是歐洲和美國,白宮之所以沒有在前幾個月當中對油價的上漲做出反應,是因為美國在失業率、通脹水平等方面都達到了預期效果,失業率降到了8.3%,消費者價格指數控制在了3%以下。然而,目前的油價不僅有礙于美國在經濟數據方面的進一步提振,更重要的是油價在100美元附近已徘徊1個月之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開始傳導至就業和通脹等核心領域。如果原油價格依然保持在100美元之上,歐洲經濟的衰退會加重債務危機造成的后續影響,目前歐元區經濟增長岌岌可危,諸多金融機構預計今年歐元區的增長或為-0.7%。早在利比亞戰爭那會,歐洲就已經抱怨和擔憂油價的走高,但由于能夠干預
國際油價的主要“團體”依然是
歐佩克和美國期貨市場,所以歐洲對油價的“關注”必須依賴于美國。
3月下旬開始,美國不斷公布EIA蒸餾油、EIA原
油庫存(EIA是美國能源情報署縮稱),最近一次公布的這兩項數據分別增加40萬桶、710萬桶,預示著美國在為下一步釋放
原油儲備,干預油價做準備。國際油價也在27日開始下跌。如果美國想干預油價,光增加原油庫存是不夠的;緊接著法國與國際能源機構商討釋放戰略
石油儲備,美國和歐盟同時表示很有可能就釋放石油儲備一事達成一致,另外,韓國和日本也可能加入該計劃。
在屢次干預油價方面我們會看到一個流程化的操作,首先是具體的增加原油庫存,給市場制造情緒壓力,會使
原油期貨市場多頭頭寸(即買入期貨后持住)迅速減少;第二步就是聯合國際能源機構及其他國家釋放原油儲備,進一步制造供給增加的勢頭,給期貨市場空頭(即賣空)制造加倉的“可信”理由。還有第三步,引誘各大原油投資及研究機構看空原油。果不其然,30日,高盛在大宗商品市場研究報告中就提出,石油即將迎來拋售,最起碼也會讓油價的漲勢出現明顯停滯。高盛分析師稱,高盛經濟意外指數美國-MAP轉向負值可能預示著油價下跌。
至此,原油價格在美元走軟、歐元區財長擴大防火墻規模至7000億歐元、道瓊斯工業指數依然強勁的情況下連跌了四天。這不是干預是什么呢?
美國如此著急的干預油價,個人認為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美國目前失業率保持在8.3%,但距離民眾滿意的程度還比較遠。2008年初美國的失業率是4.8%,2010年初這一數字變成了10%。從2010年初開始美國就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解決就業的經濟活動當中,兩年后,美國把失業率從10%降到了8.3%。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美國要從8%的失業率降至6%以下,至少還需要兩年的時間,而6%以下的失業率只能說是可以忍受的,奧巴馬在選舉之年就不至于有太大的壓力。簡單的來說,原油價格的高企會抑制消費,消費的降低自然是不利于就業的。
其次,近來美國的軍事活動開始增多,包括向亞洲及波斯灣指派航母機群等,油價的高企會增大美國在軍費方面的開支,不利于美國削減赤字。從目前的數據來看,美國的貿易赤字增長傾向依然明顯,貿易逆差從2009年7月的260億美元已增長至上個月的525億美元,美國作為原油的主要消費國,原油價格的高企對消減貿易赤字很不利。
第三,俄羅斯下一屆總統已定,普京并不受美國人歡迎,而俄羅斯主要的收入來源依然是在原油出口這一塊,如果原油價格持續高企,普京可動用的財政資源就會增多,美國不愿意看到俄羅斯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軍事建設方面,抑制原油價格有利于“擠壓”俄羅斯的財政收入,可以變相給普京施壓。
最后我想說,無論美國多么希望油價下跌,也無論美國在干預油價方面有多少手段和資源可以使用,目前美國對原油市場的干預就像日本對日元市場的干預一樣尷尬!原因有二:一、原油作為全球性的一個普通消費商品,市場價格的決定因素太多,價格高企暫時無法抑制發展中國家對原油的需求,美國對原油市場的干預能力和持續性都是有限的;二、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美國在干預原油價格方面付出的成本和代價會越來越高,而且會遭到國內一些企業團體的反對。
個人認為本輪油價將在美國的干預下階段性走弱,價格跌至90美元附近的概率較大,投資者須注意短期風險,但如果原油價格短期內跌破每桶80美元,將激發后市價格的反彈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