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煉油、化肥、燒堿等行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落后產能,資源消耗高,“三廢”處理措施不到位,技術裝備水平低,原料配套條件差,影響行業整體競爭力。
2.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安全環保隱患突出
我國石化化工產業存在區域布局分散,一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偏低,產業內容雷同、特色不突出等問題。目前,部分非燃料型煉油企業不具備煉化一體化條件,石化資源利用不盡合理。部分地區化肥、甲醇等化工企業既遠離資源產地,又不靠近市場,原料和產品均需長距離調運。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城鎮化快速推進,眾多老化工企業逐漸被城鎮包圍,安全防護距離不足等問題凸顯。部分處于城鎮人口稠密區、江河湖泊上游、重要水源地、主要濕地和生態保護區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已成為重大安全環保隱患。
3.高端產品比重偏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
目前我國石化化工產品仍以中低端和通用品種為主,高端產品短缺。新技術新產品產業化進程較慢,缺少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部分大型成套技術裝備和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化工新材料及其部分單體缺口嚴重,工程塑料、特種橡膠和高性能纖維總體保障能力不足50%。
4.能源資源約束加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目前,我國原油、天然氣、鉀資源、天然橡膠、硫資源等大宗原料對外依存度較高,國內外能源資源價格大幅震蕩上行,北方及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短缺等,已成為影響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部分原料對外依存情況見表5。
據初步統計,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排放的廢水、廢氣、廢固總量分別居全國工業行業第2位、第4位和第5位,化學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也均位居全國工業前列。
二、發展環境
(一)面臨形勢
“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外經濟形勢將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既面臨有利的機遇,也面臨諸多嚴峻挑戰。
從國際看,隨著國際經濟秩序深入調整,全球石化產業發展重心快速向具有資源優勢的中東地區和擁有市場優勢的亞太地區轉移,產業格局將會發生變化。“和平、發展、合作”的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于我國石化化工企業廣泛、深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競相加快開發新技術,發展綠色低碳新興產業,發達國家繼續占據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世界局部地區政治沖突和經濟動蕩,國際原油價格將會出現大幅波動。一些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在促進部分行業良性發展、改善境外產品市場準入條件的同時,也加劇了部分石化化工產品的市場競爭。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化工領域貿易摩擦頻發,圍繞市場、資源、能源、技術等方面的競爭更趨激烈。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又對石化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提出新的挑戰。
從國內看,“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不斷深入,石化化工產品內需市場潛力巨大。隨著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要求石化和化學工業必須加快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以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相關產業的更高需求。隨著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戰略的實施,石化和化學工業在資源保障、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環境治理、安全生產等方面,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