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又蠢蠢欲漲了?在經歷半年多的千呼萬喚之后,三緘其口的國家發改委曾于10月9日"松綁"
成品油零售價,距離上一次降價長達16個月之久。但如今未滿40天,油價待漲的嗷嗷之姿再度"風雨滿樓"。記者昨天走訪滬上加油站發現,10月應"降價令"順勢推出的多種折扣優惠已悄然消減,11月至今更是鮮有新的打折活動推出。而如果月底前再漲價,這將是新定價機制運行2年來,第11次上調油價。
【現場】
“油米”難覓折扣
“這段時間跑下來的總體感覺是,油價下調半個月后,很多上海加油站原先的優惠價格出現了反彈,回歸到了市場價,折扣比10月要難找許多,原先打折的都不打折了。 ”作為“愛折客”網站的資深編輯,李汝欣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為四處“打探”加油折扣的"油米們"搜羅優惠信息。
“有些是車友會同好提供線索,有些是我自己走訪,也有一些來自加油站的聯絡人。”按照李汝欣的粗略估算,原先“曬出”優惠的80多家加油站中,有30多家已經取消折扣,93號汽油恢復到7.55元/升基準價。
身為長期實時跟蹤繪制“上海加油站打折地圖”的“靈通人士”,李汝欣告訴記者,這個數字目前還在不斷減少,“每天都要把一些核實取消折扣的加油站從地圖上抹掉。 ”
記者昨天走訪位于普陀區真光路的一家
中石油旗下加油站,注意到93號汽油價目表已 翻 新 為7.55元/升。“10月有過幾毛錢的折扣,11月初就取消了,我們也是接銷售總公司的通知。 ”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寶山區月浦鎮上班的葛先生則遭遇連漲幾級的經歷。“因為順路,平時我都是在蘊川公路和月羅公路交叉口的
中海油加油站加油,10月份的價格還是7塊1毛,昨天去加已經漲到了接近7塊5毛。 ”葛先生對記者表示,現在加油站內無法刷卡,且沒有任何優惠時段。
就在同樣地處寶山區的場中路中石油長鑫加油站內,原先受“油米”追捧的“加油卡”優惠也被終止。據記者了解,原先該加油站針對中石油9034卡號打頭的加油卡,推出了“充值1000元每升優惠0.1元,充值2000元每升優惠0.15元,充值3000元每升優惠0.20元”的活動,但目前已經失效。
“三桶油”中在上海擁有最多市場份額的
中石化也未能碩果僅存。記者走訪永興路與西藏北路交叉口的一家加油站時,發現13日還掛牌7.15元/升的93號汽油,昨天的身價已漲回基準價。
“在規定限度內,我們的定價都是根據市場來調節的,比如供需關系和成品油價格調整的方向預期。”記者昨日走訪打折加油站素來云集的周家嘴路,注意到雖然部分優惠仍然存在,折扣“含金量”卻有所下降。
一些加油站主要是憑借“軟性”手段爭搶客戶。比如在
道達爾加油站內,記者就看到了免費測胎壓的裝置。而位于延安西路滬青平公路邊的道達爾加油站則為每部加油車輛免費清洗前擋風玻璃,但93號汽油的報價卻悄然上提了0.1元。
【動態】
調價標桿直逼“紅線”
多少有點戲劇化。自10月9日國內成品油下調后,
國際油價就持續呈現上漲的猛烈勢頭。截至15日收盤,WTI累計上漲接近30%;16日繼續漲勢,12月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收于每桶102.59美元,創下了5月底以來的最高收盤價。
與今年累計上漲12%的WTI相比,北海
布倫特價格的居高難下與國內進口有著更直接而密切的關系,也是對調價機制的“標桿”——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而16日收盤時,布倫特油價死守111.88美元。
根據卓創資訊的監測,三地原油移動變化率截至11月15日已上漲至2.996%,距離4%的上調“紅線”只有一步之遙。業內普遍認為,如果維持目前的
原油價格水平,月底前后,三地變化率將觸及4%紅線,也就意味著屆時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再次開啟。
記者注意到,這波反彈尤為強勁。紐約的油價大概從75美元漲到了102美元,布倫特油價則從100美元漲到111美元的高點上;米納斯油價從96美元飆升到120美元,辛塔油價則從96美元漲到115美元。不僅全線上漲,漲幅也相當可觀。
每噸或上調300元
對此漲幅,東方油氣網分析師程瑞鋒認為,能否兌現調價仍是未知數。“如果要滿足11月下旬調價窗口開啟的條件,布倫特油價需要維持在115美元/桶以上。眼下歐債危機尚未完全化解,油價上漲不具有持續性,調價窗口能否開啟仍不得而知。 ”
不過,更多分析人士還是傾向于窗口將會“如期”洞開。 “近一段時間內,原油市場消息面沒有太多利空,被長期壓制的投機基金恢復活躍,尋找諸多借口做多油價,中長期來看,國際油價可能還會走高。”易貿集團副總裁鐘健對記者分析。
中國國際期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洪英也認為,國際油價上漲幾乎已成定局,國內成品油調價的背景和基礎已經具備。但對于發改委是否會緊隨國際油價走勢對國內成品油進行調價,多數業內人士均表示,調價時點仍需相關部門的確定。
據了解,以往發改委在上調成品油價格的時候都傾向于推遲一兩個星期,因此即使達到漲價的條件,也可能等到12月上旬再進行調整。有分析推測,按照10月的下調標準來看,本次上調幅度可能在300元/噸左右,若推遲調價,調價幅度將大于300元/噸。
【追問】
1、漲價、油荒、叫虧為何“連軸轉”?
之所以多數業內人士對此次調價持有“不太可能輪空”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石油巨頭們前期已將“逼宮”、“哭窮”等戲碼做足:不久前全國開征資源稅后寥寥數日,“兩桶油”便高調呼吁減收“暴利稅”;年報出臺后,雖然與統計局官方網站存在幾十倍的差距,“兩桶油”還是動輒拿幾百億的煉油虧損說事。
而針對民營加油站的柴油斷供、限購,恰恰發生在發改委下調成品油售價的半月之內。至今“柴油荒”仍然未能緩解,那么,不僅上調的預期可能加重市場的惜售心理,一旦漲價成真,更會將輿論引致對定價機制的質疑和批判。
盡管有觀點認為,上調了油價,自然會有很多儲備油將被釋放,造成市場充足的供應,從而緩解“油荒”。甚至有觀點鼓吹,年底貨運高峰將近,只能通過漲價緩解“油荒”。但這些“客觀上”緩解“油荒”的“結果”,卻顯然無法掩蓋“兩桶油”主觀上聯手“做局”的初衷。
難道柴油荒、煉油叫虧、減收暴利稅都能理所當然成為為漲價造勢的煙霧彈?尤其是一降價就“油荒”這種極不符合市場規則的怪現象,讓公眾不得不去追問,石油定價究竟是利好誰的游戲規則?一組數據似乎也能作為力證:2009年6月,國際原油每桶70美元左右,到了2010年5月中旬,國際原油價再次一度低于70美元,但自2009年6月1日至當時,發改委對汽油調價共上調2100元/噸,共下調640元,凈上漲1460元/噸。換言之,國際油價已經回到2009年6月附近,但國內零售油價卻無法回到2009年6月的水平。
2、漲與不漲誰說了算?
不管石油寡頭們如何辯白,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2009年新調價機制實施后,發改委一共15次調整過油價,其中上調的次數占據了10次之多。而累計上調的汽油價格為3780元/噸,柴油價格達到3550元/噸,遠非下調的微弱幅度可以沖抵。
“單從數學模型來看,假設原油價格從100美元漲到104美元,漲幅4%,我們是上調價格,但如果從104美元跌到100美元,跌幅卻不足4%,所以不具備下調條件,再從100美元漲到104美元,漲幅又達到4%,再度漲價。”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張斌對記者分析其中奧秘。
“這充分說明,用單純用4%公式來決定漲跌,就必然會造成漲多跌少。 ”在他看來,成品油定價機制應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能用單純的數學公式來考量,還應該涵蓋國內真實的供求因素等。
實際上,即使是依賴單純公式,公眾也無法準確把握到調價與否的依據。雖然在水、電燈公共資源品消費的調價方面都設有聽證會,油價的調與不調卻始終是高深莫測的“一言堂”。
按照發改委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當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但規則中的“可調整”并非“必然調整”,究竟什么時候調整?調整幅度具體多大?都是丟給市場的巨大謎團。
發改委在出手調價前考量的復雜因素中,是否也受到了石油寡頭們的意愿鉗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