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的9月底和10月初,美國NYMEX原油連續3個交易日出現大幅下跌,主力11月合約在10月4日更是創出了近一年多的最低點74.95美元/桶。然而,隨著美國原
油庫存的連續大幅減少以及
歐債危機解決預期的升溫,投機資金不斷涌入原油市場,從而促使
油價迅速攀升,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面,主力合約的最高一度接近95美元/桶,漲幅高達26%。筆者認為,隨著中國和美國經濟的穩步回升以及原油供應的相對緊缺,后期
國際油價的運行重心將逐步上移。
中美經濟出現回暖跡象
從10月份公布的經濟數據來看,中美兩國經濟回升勢頭良好。就中國而言,10月24日匯豐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生產成本趨穩,10月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9月的49.9強勢反彈至51.1,創近五個月來新高,表明制造業活動進入擴張期。除此之外,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9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6.1%,升幅較8月份的6.2%放緩。并且,由于農產品價格的回落,10月份下破6%的概率較大,11月及12月份有望回落至5%左右,CPI的高位回落已經成為共識,由此可以判斷出,未來國家貨幣政策或將出現一定松動,進而促使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另外,10月2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GDP年化增長率初值為2.5%,較二季度加快1.3個百分點,為去年三季度以來的最快增速,這或許預示著美國經濟二次衰退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原油供應增長不足
與原油需求穩步增長不同的是,供應增長的不足將導致未來原油市場處于相對偏緊的局面。一方面,雖然卡扎菲的死亡預示著利比亞戰爭的結束,但是,其國家恢復原油生產及出口還需要一段時間。并且,敘利亞、也門以及埃及等中東國家的政局依然不穩,由此產生的負面效應將影響全球原油主要生產地區的正常供應。另一方面,EIA10月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顯示,未來非
歐佩克國家的產量增長受限,只有消耗已有原油庫存以及依賴歐佩克產量的增長才能滿足以中國為代表的非
OECD國家原油需求。另外,自上一次OPEC產量會議之后,沙特的原油日均供應量就從今年二季度的910萬桶增加至三季度的990萬桶,這主要是為了彌補此前利比亞原油供應量的減少,然而,沙特的這一做法沒能得到其他大多數歐佩克成員國的響應,并且,隨著后期利比亞供應量的逐步回升,沙特后期原油供應量也將有所減少。因此,全球原油供應增長的不足將對油價構成有效的底部支撐。
綜合來看,未來油價將呈現重心不斷上移的格局,80美元/桶的關口將成為重要支撐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