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將掀新一輪投資熱潮
由國家能源局和國家海洋局聯合制定的《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日前出臺,《細則》明確提出,海上風電場原則上應在離岸距離不少于10公里、灘涂寬度超過10公里時海域水深不得少于10米的海域布局。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潮間帶的風場項目可能受到影響。不過,業內稱,隨著第二輪海上風電招標的啟動,海上風電仍將成為融資新寵。
潮間帶發電成本較深海低
“《細則》將會對潮間帶風電場的影響較大。”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表示。早在2010年1月,國家海洋局和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暫行辦法》。2010年啟動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由于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項目多設在近海和灘涂區域。在江蘇省內共進行四個項目的招標,總裝機規模為100萬千瓦。其中,位于濱海、射陽的為近海風電項目,東臺和大豐為潮間帶項目。“單個風電場規劃面積也普遍較大,這使我國海域開發利用面臨的行業用海矛盾較為突出。”
根據《細則》,海上風電規劃應與全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相一致,符合海洋功能區劃、海島保護規劃以及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在各種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重要漁業水域、典型海洋生態系統、河口、海灣、自然歷史遺跡保護區等敏感海域,不得規劃布局海上風電場。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介紹,潮間帶由于未涉深海,相對而言,發展風電的成本較深海發展風電的成本低。
在陸上風電大規模發展事故頻現后,在傳統風電企業資本市場遇冷之時,有關海上風電的消息似乎帶來一絲轉機。
國家電監會在今年4月和5月分別通報了上半年發生的兩起風電機組大規模脫網事故,原因之一正是因為運行機組多數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而海上風電的風力和風速卻能維持在較為恒定的狀態,明顯偏低的波動性可讓海上風電進入幾乎“全年無休”的狀態。
海上風電成融資新寵
而讓業內興奮的消息是,國家能源局6月下旬在江蘇省南通召開海上風電工作座談會,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啟動第二輪海上風電招標。在上述座談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現在已納入政府層面的海上風電項目已達到2588兆瓦,爭取在2012年前落實5000兆瓦的中期目標。
在采訪中,業內企業對此滿懷希望。龍源電力、華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等國內風電龍頭紛紛表示,面對大基地項目開發潛力下降和運行維護成本增大的趨勢,未來5年投資重心將逐步轉向市場潛力巨大的海上風電和內陸中小型分布式風電項目。
業內預計,海上風電將會成為融資新寵。
而在此之前,從資本市場的反應看風電現遇冷跡象,從去年年底的大唐新能源到今年年初的華銳風電,以及上月的華能新能源,三大風電運營商無一逃脫上市首日即破發的命運,金風科技等被資本市場熱捧的幸福時光已然過去。
亞洲開發銀行寄予較高希望并稱,中國計劃到2020年實現30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目標,僅這一目標投資的成本就相當于建20個新的核電廠。未來幾年,亞行將研究可以提高效率的尖端技術的價值,為大型的海上風電、小型離網風電和太陽能混合項目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