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層后期堵塞和稠油是造成注水井欠注的重要誘因,酸化則是對口良藥。東辛廠自主研發了緩速鹽酸、FB-40、氟硼酸等6個酸液產品,并通過精細油藏地質分析形成三套酸化技術系列,對不同類型油層施以不同技術工藝,收效顯著。
營8沙二10層系地質儲量豐厚,但油性偏稠,導致層系欠注率64.3%。為此,東辛廠技術人員為其配套聚能深穿透射孔加酸化改造工藝,重點對酸化工藝和酸液配方進行優化,營12-135井實施后由不吸水改善為日注水量73立方米。目前,該工藝在營8沙二10層系的措施成功率高達100%,累計增注17.49萬方,開發單元動液面也由1209米回升至918米,含水下降5.2個百分點。
伴隨細分開發的展開,低滲透、物性差的儲層逐漸被納入挖潛對象,而由于地層滲透率偏低,吸水能力往往達不到要求,油層挖潛受到制約,該廠技術人員便自主研發了變粘酸,改善目的層水驅效果。該酸液在酸化過程中,初始粘度較低,能優先進入高滲區形成暫堵,變粘分流酸再進入低滲區進行酸化解堵。廣利油田的38-94井應用后,每天增加注水量95立方米,對應的3口油井動液面上升105米,自然遞減得到有效控制。
薄層高泥質油藏是該廠挖潛的主陣地之一。為改善該類油藏的欠注層,他們研發了多氫酸,實現高泥質儲層的深部酸化。在辛47斜56井實施后,吸水指數由0.41上升到4.6,水驅效果顯著提升。
該廠還把射孔工藝與酸化技術有機結合改善欠注層水驅效果,在老區辛10沙二穩層系采用FN102槍、127大彈的二次增效補孔配合氟硼酸,打通長期堵塞的吸水通道,實現油水井100%的對應率,累計增注952立方米,注采井組實現穩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