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記者從集團公司鉆井及井下技術研討會上獲悉,
大港油田鉆采工藝研究院大位移鉆井技術助推灘淺海開發(fā),成果喜人。
大港油田海岸線長約146千米,0米至5米水深的淺海區(qū)域面積達2030平方公里,自南向北依次劃分為埕海、濱海和新港油田。為了
勘探開發(fā)淺海油氣資源,降低勘探開發(fā)風險和成本,大港油田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大位移鉆井技術的應用。
大港油田通過多年的技術攻關和實踐,在
定向井設計、井眼軌跡控制和測量方面,具有較強的技術經(jīng)驗和先進的工具儀器,利用自主開發(fā)的技術所鉆的大位移定向井其技術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并創(chuàng)造了當時多項國內領先指標。
1991年,這個公司完鉆了當時國內水平位移最大的定向井張17-1井。1997年完成的紅9-1井井深2300.58米,垂直井深1180.6米,水平位移1727.57米,最大井斜角76度,位移與垂深之比達到1.463∶1,是國內典型的淺層大位移定向井。2000年年初完成的港深69X1井,井深5464.43米,完鉆垂深4315.15米,水平位移3118.24米,是當時集團公司水平位移最大的一口深層大位移定向井。
2001年以后,大港油田加大了對淺海油田的勘探開發(fā)力度,并先后在埕海發(fā)現(xiàn)了莊海4x1、莊海8、張27X1、張海101等多個淺海
油氣藏構造。為了開發(fā)這些位置特殊的油氣資源,他們進行了各方面的準備工作,其中大位移鉆井
完井配套技術被列入大港油田重點科研項目。
經(jīng)過幾年來對密集井口大位移叢式井鉆采工程等技術的優(yōu)化,大港油田在2006年完成張海502KF試驗井的鉆進,將水平位移延伸到4195.86米,使集團公司在大位移鉆井技術方面實現(xiàn)了歷史性突破。
技術卡片
大位移井:所謂大位移井,就是在原定向井的基礎上,把井眼進一步向外延伸的井,它通常定義為水平位移與垂直深度之比(HD/TVD)大于2.0以上的井。大位移井鉆井技術代表了當今世界鉆井技術的一個高峰。
大位移井的主要特點:井眼長、井斜角大。因此,在大位移
鉆井工程施工中存在井眼軌跡控制難度大、下套管難度大、井眼清潔難道大、摩阻/扭矩控制難度大等難點。為了克服以上困難,大位移井鉆井施工需應用剖面及井身結構優(yōu)化技術、井眼軌跡控制及測量技術等技術。
大位移井歷史沿革:大位移井出現(xiàn)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加州,當時在亨廷頓海灘從陸上鉆大位移井開發(fā)海上油氣。1984年,澳大利亞巴斯A16井,測量深度達5533米,水平位移達4597米。我國川中48井,測量深度3039米,水平位移1456米。這是當時國內外最大水平位移的紀錄。
國內大位移井鉆井概況:我國大位移井鉆井起步較晚,技術主要依靠國外技術服務公司來完成,專用工具以引進為主。目前國內最大水平位移的井是中國海洋公司的XJ24-3-A14井,水平位移8063米,測深9238米,水垂比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