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然橡膠供需緊張的局面將成為歷史。10月21日,從吉林石化研究院傳來喜訊,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國石油重點科技開發項目——“異戊橡膠生產技術開發”在該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項目200立升全流程實驗已宣告完成,各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技術SKI-3的指標;千噸級異戊橡膠中試裝置正在緊張建設中;萬噸級軟件包已經完成,4萬噸軟件包前期工作全面展開。
異戊橡膠即順式1,4—聚異戊二烯橡膠,因分子結構與天然橡膠相同,俗稱合成天然橡膠。在應用中,異戊橡膠可代替天然橡膠,廣泛應用于輪胎、膠帶、膠管、膠鞋等橡膠加工領域,是合成橡膠中綜合性能最好的膠種之一。天然橡膠是輪胎制造的最重要原料,是與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重要物資。近幾年,我國橡膠消耗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天然橡膠資源嚴重不足,進口量從2000年的85萬噸上升到2007年的160萬多噸,對外依存度上升到75.6%,突破了最基本的國家安全保障線。提高合成橡膠使用比例,大力發展合成天然橡膠——異戊橡膠,已經成為解決天然橡膠供不應求問題的最佳選擇。
國際上最先進的異戊橡膠生產技術都采用稀土催化體系,稀土異戊橡膠在二十世紀70年代就由中國首先開發出來,由原吉化公司研究院(吉林石化研究院前身)牽頭,與長春應化所等單位通力合作完成了千噸級規模工業化試驗,是世界上最早、最先進的中試技術。該成果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化工部獎項。但由于當時我國碳5資源總量未達到經濟規模,無法解決單體異戊二烯的來源問題而擱置至今。
近年來,國內乙烯工程大規模擴能,至2010年由石腦油裂解生產乙烯的總產量將達到1600萬噸,副產碳5餾分將達230萬噸,合理利用該資源,將大大降低乙烯工業生產成本,足以對我國的化工行業,乃至全國節能減排工作產生重大影響。以異戊橡膠年產量30萬-40萬噸計,銷售額可達70億-100億元,將成為我國骨干化工產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吉林石化研究院與長春應化所再度攜手,于2006年開始合作開發新型稀土異戊橡膠,提出了均相稀土催化劑的配制方法,成功解決了多年來由于催化劑體系不均勻,計量不準,導致產品不穩定的問題,開發出可合成高分子量聚異戊二烯的均相稀土催化劑體系,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聚合等工藝改進,在較高溫度下(40-50攝氏度)成功合成出具有與天然橡膠結晶拉伸特點相似,順式含量≥98%(核磁測定),相對分子質量分布指數低于3.0、門尼黏度介于70-90的新型高品質稀土異戊橡膠,并于2007年4月通過中國石油煉油與化工分公司組織的項目驗收。2008年,“異戊橡膠生產技術開發”被立為國家科技部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成為中國石油重點科技開發項目。目前,項目進展十分順利,9月末通過了國家科技部委派吉林省科技廳進行的中評,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內惟一一套千噸級三釜聚合全流程連續聚合中試裝置設計工作已經完成,中試平臺將在明年初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