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分別宣布了高層人事調整的消息,原中石化集團總經理蘇樹林調福建省任職;原中海油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傅成玉調任中石化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原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王宜林調任中海油總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在進行人事調整的同時,中石化集團和中海油總公司還分別宣布,公司將設立董事會制度,董事長、總經理分設。
業內專家指出,兩石油巨頭引進董事會制度,是國資委推進央企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有利于央企進一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石油三巨頭人事大調整
此次石油系統的人事大調整,始于4月2日。這一天,中石化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中石化股份董事長蘇樹林調任福建省省委副書記。4月11日,福建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任命蘇樹林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并代理省人民政府省長職務。
蘇樹林在調任福建省之后,中石化集團總經理的位置一直處于空缺狀態,直到4月8日,中組部才宣布,原中海油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傅成玉,調任中石化集團擔任董事長;而中海油總公司因此空缺的掌門人位置,由中石油集團副總經理王宜林接任,王宜林任董事長。
石油三巨頭的高層如此密集地大換血,為近年來少有。但這并不是人事調整的結束。據市場傳言,中石油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可能調任云南,其繼任者可能是中石油集團的一位副總經理。
廈門大學教授、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三家石油公司在石油的上游開采、下游煉化以及海上石油勘探各有長處,高管的互調,也有利于目前三家公司各自取長補短,向一體化發展。
中石化、中海油初設“董事會”
在這次石油系統高管的變動中,有一個問題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那就是傅成玉和王宜林擔任的都是董事長職務,而此前中石化和中海油兩家集團公司并沒有這一職務(此前兩家公司的一把手都是總經理)。董事長職務的出現,表明兩家國有大型石油企業開始設立了董事會制度。
資料顯示,在2005年之前,央企一直都是沒有設立規范的董事會。直到2005年10月,才由寶鋼開始試點董事會制度。對于寶鋼的董事會試點,時任國資委主任的李榮融評價道:“以前國有企業改革多數是方法上的改進。這次則是從體制、制度上的改革,這是國資委成立以來的最大新聞,意義非同一般。”
此次中石化、中海油引進董事會制度,是我國大型石油企業的一個重大舉措。國企改制問題專家、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培敏指出,央企設立董事會制度,是國資委推進央企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此次中石化、中海油設立董事會,表明兩大央企被納入此項改革之中。
央企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提速
我國的央企,絕大多數都是按照《全民所有制企業法》注冊,只有為數極少的按照《公司法》注冊。按照《全民所有制企業法》注冊的企業,其最大特點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不分;而按照《公司法》注冊的企業,其公司治理結構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在監督機制缺位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一把手“一言堂”的領導體制。
中煤集團是早期試點董事會制度的國內第二大煤炭央企,中煤集團引入了外部人士擔任董事長。中煤集團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姜淳表示,從中煤集團近兩年來的試點經驗來看,建立董事會制度,企業的發展戰略思路反而更加清晰,速度更快了。
林伯強表示,董事會管理是現代企業制度比較明顯的特征。國資委一直在推進董事會制度在央企的設立,此次中石化集團公司和中海油總公司設立董事會是兩家國有石油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推進,也表明國資委主導的央企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在提速。
在今年初國資委相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截至2010年年底,已經有30家央企設立了董事會制度,加上此次設立董事會的中石化和中海油,已經有32家央企開展了董事會試點工作。
國資委有關分析人士表示,設立董事會的目的,主要就是解決過去央企所有決策都是“一把手”總經理一個人說了算的局面,通過設立董事會在央企形成內部制衡機制,以保證央企的平穩發展,并有效防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