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距中國數萬公里。在此施工的中原鉆井二公司的職工們說,我們到哪里,就把中原速度帶到哪里
3月份,四季分明的中原大地終于嚴寒退卻,天氣轉暖,草色變青。
3月份,南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卻濕熱如故,特有的熱帶雨林氣候讓中原將士們少過了一個冬天。
就在地球另一端的這個叢林密布的島嶼上,鉆井二公司的將士們已征戰了數月。
從搬家就開始創紀錄
“我們的隊伍到哪里就把中原的鉆井速度帶到了哪里。”馬上又要飛赴南半球的項目工程師李慶生回憶起去年他們初到這個陌生的島國工作的往事,感到很自豪。
原來,在這個島國,中原的鉆井隊并不是第一支,之前有一支民營的鉆井隊在此施工過。但出于多種原因,他們的施工以失敗告終。“這無疑給我們也帶來了壓力。” 李慶生說。
中原鐵軍歷來以能打硬仗著稱,這次在馬達加斯加,他們再創新指標。
按照合同,井隊必須在當年的9月底開鉆。但由于路途遙遠,等到設備漂洋過海來到馬達加斯加圖來亞爾港時,已是9月13日。距離開鉆時間不足20天。也許在國內20天完成搬遷開鉆時間算長的,但是要在這個經濟十分落后(該國為聯合國評定的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交通、運輸條件十分困難的島國完成數百公里的大型設備搬遷,困難出奇的多。
困難壓不倒中原鉆井人。沒有專業的運輸公司,他們就多方聯系,通過當地的中國公司和甲方的幫助硬是從多家企業找來大型運輸車輛“拼湊”出了運輸隊,解決了大型設備的運輸問題。交通不便,他們就發揚“螞蟻搬家”的精神,先把大型設備運到離井場最近的地方,然后分解成小件運到位于山區的鉆井井場。
就這樣,這些第一次來到南半球的中原鐵軍將士們,還來不及領略南半球的風景,就一頭扎進了搬遷設備、安裝井架的緊張工作中。
但麻煩還是不時發生,特別是那家民營鉆井隊,出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不斷利用其先來者的優勢,從車輛使用、運輸保障等環節制造一些摩擦。為了確保工作進展,項目經理黃海強堅持有禮有節的工作原則,最終與之建立起了良好的關系。
克服了自然和人為的困難,9月30日,中原鉆井隊第一次在這個遙遠的島國開鉆。中原的隊伍一到這里就創出了最快搬遷安裝開鉆的紀錄。
你們的工作可以免檢
對于項目泥漿工程師王武斌來說,來到馬達加斯加,陌生的不僅僅是這個島國的自然風光,還有從未接觸過的地下情況。“這對我們來說是個考驗。” 王武斌說,雖然之前他們也進行了大量的地質資料研究和臨井資料學習,但面臨的仍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唯有充分準備和高度認真地工作才能保證鉆井工作的順利進行。” 王武斌告訴記者,由于甲方的工作標準高于國內現在執行的標準,這也給他們施工帶來很多新的挑戰,特別在井斜的控制上標準之嚴格給他印象最深。
為了控制住井斜,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該區塊的地質構造與中原的大不相同,多為沙礫巖,特別費鉆頭,一口井打下來就要用掉20多個鉆頭,而在中原打一口井才用七八個鉆頭。而且,還特別容易“跳鉆”,影響生產進展。鉆進到3000米以后,細砂巖的構造又容易形成井漏,為此,防止井漏成為保證施工安全、合格最重要的環節。
好在他們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不但備足了堵漏材料,根據地質要求增加了坂土含量,適當提高了鉆井液黏度,而且24小時有專職泥漿工程師“現場警戒”,有效保證了鉆井安全。去年11月25日那天,由于預案準備充足,當監測顯示有井漏發生時,他們立即啟動預案,迅速注入泥漿堵漏劑9噸,有效解決了漏井問題,沒有影響鉆井進度。
認真的態度、嚴謹的作風、出色的工作也很快贏得了甲方的好評和信任。甲方駐井監督李振杰就多次對項目經理黃海強說:“早就聽說你們工作過硬,果然名不虛傳,你們的工作都可以免檢。”
從沒聽過這么大雷聲
“長這么大還真沒見過那么大的閃電,聽過那么大的雷聲。”談起在馬達加斯加第一次經歷風雨天氣時的感受,第一次出國就到了南半球的李慶生說。
原來,每當進入12月份,國內冰天雪地時,馬達加斯加正進入一年中的雨季。“一天一場大暴雨。” 李慶生說。那天,他們正在井場正常工作,沒想到一時間天空似乎要塌下來,烏云把整個井場籠罩得如同黑夜。很快閃電一個接一個的,甚至是四面同時打起閃電,井場瞬間就斷電了!
“真感覺世界末日來了。” 李慶生說,他們哪見過這陣勢,好在提前制訂了安全預案,人員和設備都沒有出現什么問題。經過這次風雨的洗禮,這些來自中原的石油工程將士們,反而更加堅強。
為了保證在這種狂風暴雨條件下的正常鉆井,他們對設備進行了改進,對防雷系統進行了升級,當第二場暴雨來犯時,他們已可以“任你風吹浪打,我自巋然不動”了。
雖然自然條件與國內相差很大,但是大家的生活與國內卻差別不大。“熱帶地區的水果真甜。” 王武斌告訴記者,他最難忘的就是吃的當地的一種叫不上名字的水果,要不是路途遙遠,他真想給孩子帶些回來。
為了保證大家能夠和在國內一樣吃上大米、白面,營房經理李家軍總是想法設法外出采購。由于井隊施工點附近只有一個極為貧窮的小鎮,根本沒有足夠的食品可以采購,他只好多處打聽,終于在數百公里外的一個小城找到了一家中國人開的食品店,這下才算保證了井隊的食品來源,也使大伙兒能夠吃上四菜一湯的標準工作餐。
有衛星電話,有中國菜吃,有網絡。即將再次出發的王武斌說,雖然是在地球的另一端工作,但他們的心離中原、離家并不遙遠。(中原石油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