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因為嚴厲西方制裁而本該很難找到資金和合作伙伴的俄羅斯能源行業,并沒有表現出多少感覺被拋棄的跡象。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0月16日報道,6年前,俄羅斯石油公司與
埃克森美孚達成一項合作協議,曾把美俄企業合作推到一個新高度。如今,這家俄羅斯政府控制的石油公司已在東方找到了替代性的支持。不久前,中國華信能源(CEFC China Energy,簡稱“華信”)同意支付91億美元,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權。俄羅斯石油公司并非第一家在中國找到新朋友的俄羅斯公司。
報道稱,中國企業正在收購俄羅斯能源行業各家公司的股權,與它們簽訂組建合資企業的協議。并且它們面臨競爭——沙特與俄羅斯最新建立的政治友誼,也開始結出公司合作協議的果實。
在2014年克里米亞問題之后遭到歐美制裁沖擊的俄羅斯,已轉向中國尋求友誼和資金。尋求幫助不但必要,而且也有地緣政治上的意義:其中傳達出的意思是,并非只有紐約和倫敦有銀行。接著,當
油價在兩年后降至歷史低點時,俄羅斯與世界上另一個原油出口超級大國沙特達成一項減產協議,幫助逆轉了油價下跌,并緩解了財政預算緊張擔憂。
盡管也許是制裁催生了這些協議,但俄羅斯企業與中國和沙特企業達成合作關系部分是出于商業現實因素。對中國能源企業而言,俄羅斯不但提供了巨大的資源供應,而且其距離中國很近。對沙特國有油氣巨頭
沙特阿美公司而言,俄羅斯提供了潛在合作伙伴,這些合作伙伴與之處于同樣的生死攸關的商業困境——如何以更低成本開采更多資源,如何應對替代能源的威脅。
中國需要能源和電力來推動自身增長,中俄之間的邊界線長達4200公里。對俄羅斯而言,在東方擁有一個大客戶具有重要商業意義:遠東地區的油氣需要跨越11個時區和7000公里的凍原、森林以及高山才能運抵歐洲。中國則是俄羅斯的鄰國,而且還有一個好處——中國擁有資金,可以投資于資本性支出消耗很大的
鉆井工程。
報道稱,2016年中國企業對俄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就達140.2億美元。目前,中國擁有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石化集團和黃金生產商的股權。“中國公司著眼于長遠,他們非常有戰略頭腦,”一位參與這些投資項目之一的人士說,“他們想獲得資源,但他們也在考慮將延續數十年之久的合作關系。”
三年前,西方制裁殃及由俄羅斯諾瓦泰克和法國
道達爾共同擁有的、位于俄羅斯北部亞馬爾半島的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中國提供的120億美元一攬子資金拯救了該項目。如今,俄羅斯官員很希望沙特企業參與北溪-2(Nord Stream 2)項目。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正在修建這條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但五家歐盟能源企業已同意承擔項目總成本的一半。
報道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似乎對前景很鎮定。“除了歐洲,還有亞太地區,我們可以從那里借來一定數額的資金,”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董事長維克托·祖布科夫上月說。長期以來,歐美能源公司一直是俄羅斯在大型能源項目中的可靠合作伙伴和資金提供方。但這種關系很可能正走向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