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減產協議1月1日正式生效,協議有效期6個月,減產量為每日180萬桶。
1月3日早盤,芝加哥商品交易所WTI
原油價格開盤即觸及54.13美元/桶高位。
減產意在去庫存
目前表現良好的原油市場并未消除市場關于承諾減產的各方能否如約落實減產協議的憂慮。不過卓創資訊的原油分析師高健卻認為不必為各方減產態度分神太多。理由是,無論是OPEC還是非OPEC國家,主觀上都沒有將
油價推至100美元/桶左右歷史高位的欲望和需求。在此背景下,少量的減產不僅不會影響產油國石油生產的總體格局,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產油國石油儲存成本,產油國沒有損失。
高健指出,減產協議只規定了生產總量,卻沒有規定出口總量,生產總量低不意味著出口總量就不能增加,而出口總量才是決定國際原油價格的關鍵。基于此,此次執行減產協議的真正目的或許只是出于產油國去庫存的考量。
高健強調,在全球經濟低迷帶來的原油需求端不景氣的背景下,過高的油價反而會進一步抑制需求端的繼續增長,所以目前業內對
國際油價的預期價位在55美元/桶。具體到2017年全年,國際油價應該會繼續在50美元/桶左右徘徊。
就目前消息來看,OPEC和非OPEC國家對落實減產協議的態度仍然積極。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減產將逐步實施,最晚在2017年3月底,產量將比2016年10月時達到的蘇聯解體以來最高紀錄1124.7萬桶/日減少20萬桶/日,6個月后產量會降至1094.7萬桶/日。
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也公開稱:“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們,從1月1日起,我們不僅會削減產量,而且會大幅削減,將減至低于我們在2016年11月30日所承諾的水平。”
其他如阿曼已經告知客戶2017年3月份減少5%的合同供應量;伊拉克石油部長盧艾比2016年12月28日表示,伊拉克將從2017年1月起減產20萬~21萬桶/日,遵守此前達成的減產協議;委內瑞拉石油部方面也宣布,該國原油產量計劃2017年1月削減9.5萬桶/日,從而支持OPEC達成的減產協議。
利好能撐多久
這波由減產協議支撐起來的價格利好能維持多久呢?
高健說,減產協議本身就限定了6個月的有效期,這就是此輪原油價格上漲周期的理論持續時間。畢竟減產屬于人為干預國際原油供需平衡,一旦人為力量消失,原油供給又會回到之前供大于需的局面,國際油價也就不再具有繼續上漲的動力。
實際上,高健判斷,考慮到油價上漲帶來的頁巖油產量的回歸以及部分減產豁免國進一步加大原油產量的可能,這波由減產協議支撐起來的價格利好真正的維持時間只有3個月左右。
原油分析師譚奕帆補充道,美元匯率預計在2017年走強,會使委內瑞拉等國家的資產負債表承壓,迫使其很難繼續維持減產承諾,這在美國頁巖油產量回歸之外對減產協議效果造成了新的風險。
另外,第一白銀網發布報告指出,世界主要原油需求國中國原油進口增速可能出現的放緩將重創全球原油市場。報告援引路透社報道稱,在2017年的第一批
成品油出口許可中,中國已將對國內四大石油巨頭的成品油出口配額砍掉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