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布首個碳匯城市指標體系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5-06-10 來源:中國能源網 關注度:0]
摘要: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8日在京正式發布首個《碳匯城市指標體系》,并公布了首批碳匯城市名單。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和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成為全國首批碳匯城市。
全國首個《碳匯城市指標體系》以定量指標為主,定量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為原則,確定了...
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8日在京正式發布首個《碳匯城市指標體系》,并公布了首批碳匯城市名單。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和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成為全國首批碳匯城市。
全國首個《碳匯城市指標體系》以定量指標為主,定量與定性指標相結合為原則,確定了管理考核指標和量化考核指標。據國家林業局氣候辦、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李怒云介紹,管理考核指標分為:組織管理與制度建設、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森林經營與綠化發展、城市碳匯/源管理、宣傳教育與文化建設等5個方面;量化考核指標包括:人均林業碳匯指數、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指數、人均碳匯/碳源比等指標。
該指標體系不僅強調森林植被恢復、保護和科學經營、增加碳匯、減少碳排放,還考慮諸多生態文明建設內容。三是設置了創新的指標。由于碳匯涉及農林業、土地利用變化、濕地保護等內容,而碳源涉及能源排放、城市廢棄物包括垃圾處理、建筑材料和施工排放等,以及國家的統計指標不夠完善等諸多因素,該體系設置了“匯/源”比,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分平原、丘陵、山區、半山區等不同地貌進行測算。碳匯/碳源比要達到40%-60%,才是合格。
根據《碳匯城市指標體系》,經過第三方機構獨立評估、審核,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和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均達到碳匯城市的合格標準。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授予這兩個縣“碳匯城市”稱號。原林業部副部長、中國綠色碳化基金會理事長劉于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戰略研究中心處長張志強為全國首批碳匯城市崇禮縣和泰順縣授牌。
劉于鶴指出,今天授牌的兩個碳匯城市,無疑也是為中國乃至全球溫室氣體減排做出貢獻的城市。這些城市生產了豐富的生態產品,但是經濟相對欠發達,甚至是國家級貧困縣。如何將全社會無償享受這些生態產品變成有償使用,我們希望碳匯城市這張新名片,可以助力他們的生態產品實現其價值。目前,張家口市崇禮縣正值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授予崇禮縣“碳匯城市”稱號的同時,還將與崇禮縣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崇禮生態修復國際示范區,并推動以林也碳匯為主的生態產品交易,發展碳匯林業。
據悉,為貫徹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部署,推進城市低碳轉型,積極采取措施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促進那些森林覆蓋率高、生態服務功能強、工業不發達、溫室氣體排放少的地區適應氣候變化,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中國綠色碳匯基金會于2012年初委托北京林業大學組織專家團隊,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借鑒了國內外低碳城市標準、國家森林、園林城市標準、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考核標準、國家級生態縣建設指標等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和指標,編制了碳匯城市指標體系,并與2013年2月通過專家評審。之后又在南北方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四個城市開展了試點測試。在試點測試的基礎上,專家團隊對碳匯城市指標體系開展了兩年的修改完善,正式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