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電投黃河公司智能
光伏電站建設成果發布會在西寧成功舉辦,向世人展現出以
水電開發著稱的中電投黃河在光伏發電領域取得的成果。
電站智能化、網絡化是互聯網時代能源領域的發展新趨勢,“互聯網+光伏”成為“互聯網+”戰略在光伏領域的具體實踐。目前,中電投黃河公司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智能光伏電站大數據應用中心。自2013年,中電投黃河公司在業界率先使用“互聯網+光伏”大規模應用,成為是我國光伏電站數字化、智能化統一管理的首個科技平臺,正在引領全球光伏電站建站和運營管理新模式。
中電投黃河公司在青海共和光伏產業園區建設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龍羊峽水光互補850兆瓦并網光伏電站項目。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通過水電站調節后,將人們認為不太友好的光伏發電,轉換為安全、穩定的優質電源,提高了光伏發電電能質量,較好地實現了水力發電和光伏發電快速補償的功能,減少了電力系統為吸納獨立光伏電站發電所需的旋轉備用容量,在不影響龍羊峽水電站發電效益基礎上,提高了光伏發電電能質量,提高了電網的經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龍羊峽水光互補的協調運行解決了光伏發電的安全并網問題,填補了國際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
清潔能源提供了互補的新型發展模式。
中電投黃河公司格爾木光伏電站一期200兆瓦工程為當時世界單體最大的光伏電站,共有192個子陣,9種電池組件816612塊、6種匯流箱3072臺、9種逆變器384臺、4種箱式升壓變192臺、直流匯流支路約5萬條,采集的信息量多達約16萬點,如此多的設備給安全生產管理帶來挑戰。按照常規的巡檢方式,2人每日才能巡檢12個子陣,工作量極大。黃河公司通過“互聯網+光伏”系統的成功應用和采集海量數據,實時掌握電站設備運行情況,并能分析對比數據,查找故障源頭,全面、準確、及時判別設備故障,提高了監測能力,降低了巡檢強度。
目前,中電投黃河公司已將12個光伏電站和茶卡、景泰、李家梁3個
風電場的生產實時數據匯總至公司西寧集控中心,將管轄范圍內多個電站統一在一個平臺上運行,實現光伏電站智能數字化,實現電站之間技術數據、經濟指標的綜合對比分析、備品備件的統一管理、生產運行管理的資源共享。值得一提的是中電投黃河公司運用數據實時采集、云存儲和在線專家分析系統,電站可自動體檢,給出最優維護建議,如清洗建議、部件更換和維護建議等,實現光伏電站有效運維。
中電投黃河公司曾以開發黃河上游水電資源著稱的電力企業,擁有龍羊峽、拉西瓦、公伯峽等16座大中型水電站,正在開發建設羊曲、茨哈峽等黃河龍羊峽以上河段梯級電站及青海通天河、黑河等梯級水電項目。多年來,中電投黃河公司所屬的各大梯級水電站均在西北電網承擔著重要的調頻、調峰作用。目前,公司水電裝機容量1264.04萬千瓦,全部為清潔能源。擁有25座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162.01萬千瓦,占中電投集團光伏裝機的43.55%,占全國光伏裝機的6.929%。
2014年12月27日,由中電投黃河公司建設的格爾木三期200兆瓦智能光伏電站全部投產發電;2014年12月31日,拉西瓦12兆瓦智能光伏電站全部投產發電。公司兩座智能光伏電站的相繼建成,使得黃河公司不僅光伏電站開發規模位于世界第一,也引領了太陽能發電行業的科技創新和技術發展,為我國乃至世界光伏電站建設、運營提供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