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2015年2月初歐盟正式宣布成立歐洲能源聯盟,其基本原則為: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建立完全一體化、具有競爭力的內部能源市場;降低能源需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強利用可再生資源;加強研究、創新以發展綠色技術。
其實歐盟對于建立歐洲能源聯盟早就躍躍欲試。1990年前后,歐盟就提出建立歐盟單一能源內部市場,并在1992年出臺了指令性文件。經歷了2009年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斷氣”危機之后,歐盟對自身的能源供應安全問題更加重視。2014年的俄烏沖突更是成為建立歐洲能源聯盟的主要推動力,歐洲能源聯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建立起來的。
建立歐洲能源聯盟的主要目的就是擺脫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歐盟每天要為進口能源支付10億歐元,其中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有近1/3來自俄羅斯。但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歐盟能源聯盟要想切實建立并發揮作用還面臨著重重障礙,歐洲能源聯盟面前還擺著三座大山。
首先是各國利益訴求難以統一。歐洲能源聯盟的主要目標是強化歐盟作為一個市場整體與俄羅斯進行能源談判和貿易,增強歐盟能源消費市場對俄羅斯的優勢地位,保證歐盟的能源安全。但由于歐盟各國的經濟壓力和利益訴求不同,對于歐洲能源聯盟來說,各國之間的政策協調和統一將是巨大的挑戰。
德國作為歐盟成員國當中的能源消費大國雖然也支持創建能源聯盟,但也試圖和俄羅斯保持良好關系。由于2011年“北溪”管道開通,俄羅斯經過波羅的海出口到德國的天然氣數量不斷增長,德國也獲得俄羅斯更優惠的天然氣價格,所以要想讓德國放棄本國的利益而服從歐盟整體的利益也是困難重重。
拉脫維亞的能源自由化進展同樣也是躑躅不前。拉脫維亞的天然氣市場受LatvijasGaze公司控制,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對其持有34%的股份,所以拉脫維亞的天然氣市場仍然擺脫不了俄羅斯的控制。
此外,目前歐盟范圍內還有15個成員國實施能源價格管制制度,非常不利于能源市場的自由化進程。
其次,在促進可再生能源使用、推廣
核電、提高能源效率等方面任重而道遠。歐盟要想保障能源安全,一方面要在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則要在促進可再生能源使用、推廣核電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努力。目前歐盟各成員國普遍存在傳統能源發電設施老化、現有核電站即將服役期滿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歐盟經濟的發展。但由于歐盟各成員國在
新能源的研發與利用、能源市場自由化進程等方面參差不齊,如何制定統一的能源政策并強化歐盟的內部能源市場等問題,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
再次,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市場。雖然建立歐洲能源聯盟的初衷就是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但由于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消費市場所占比重近1/3,所以在短期內很難找到可以替代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方。盡管歐洲能源聯盟有可能增加從利比亞、安哥拉、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和伊朗進口管道天然氣的數量,但由于管道等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所以說這個方案的實施條件還不夠成熟。在短時間內,歐盟并不會針對進口俄羅斯天然氣采取實質性的改變,只能是在博弈中慢慢尋找新的出路。